第一百三十九回 笰索任宰北翟不朝

    第一百三十九回 笰索任宰北翟不朝 (第3/3页)

序走完之后,而不至者,则修刑动兵,有刑罚之辟,刑不祭者,攻伐之兵,伐不祀者,征讨之备,征不享者,威让之命,让不贡者,文告之辞,告不王者。这叫先礼后兵。”

    穆王说道:“你说的是先王对待天下百姓用仁德,而不是对待那些执政的君侯,对待这些诸侯,这一套管不管用,朕表示怀疑,不管怎样,朕按尔等之意,耀德不观兵,先礼后兵,以文之辞告犬戎氏以职位来王朝贡,由太傅祭公拟文告之辞。”

    “诺。”祭公谋应道。

    催告朝贡的事情过去两月之久,戎狄仍然没有朝贡消息,穆王问祭公谋说:“如果这些礼数还是没有用,怎么办?”

    祭公回答说:“增修于德,使近无不听,远无不服。我先祖周公之后周文公也曾经说过此类意见。犬戎自大毕、伯仕两大统领薨(hong)死之后,至今还是按时纳贡朝见,不能因一次不朝就以不贡之名出兵征讨他,这违反祖训,何况陛下还有战败的危险,犬戎一定会反抗的。”

    穆王听了,哭笑不得,说道:“文王《易经》说‘不仕王,高尚自己的志向,保持温顺服从的德性是女人之礼,不是男人所为之道。’当时文王是诸侯,不是王者,所以他这么说了,现在周统天下,其他诸侯效仿文王之说,也这么认为来表自己的志向,你们却不这么认为,还拿文王之德来应付诸侯不贡之事。他们不贡,表明什么?你们还这么幼稚,假仁假义,统治就是统治,找这么多冠冕堂皇的仁义道德来掩盖,能敷衍了事吗?仁义是在hé ping年代,教化人民,遵纪守法,尊重别人,仁爱别人,兼相爱大家一团和气,和睦相处。仁义君子道德是对百姓而言,而,朕要对待一个独霸一方的执政者的诸侯君,能行得通吗?如能行得通,那他就不要执政了,这就是笑话,一个执政者就是手拿屠刀的刽子手,就是一名战士,你让他放下屠刀,让你宰割,想的美?搞错了对象,他不是普通的人民,平常的百姓,可以用仁德感化,他是诸侯君,就是强者,霸者,强霸之道,你不懂吗?

    再说文王之道是文吗?还是善吗?还是德吗?武王谥号为武王,你知道为何叫武王吗?成康盛世的仁德之治的背后不是强吗?礼仪都入刑法,这不是法在护航吗?还不够严厉吗?仁义礼教,刑法,征伐都是防止动乱的途径和办法,没有什么区别。那些文人之说,是对天下人说的,鼓励世人从善修德,而不是对一个执政者说的,你作为太傅,一国之公,竟然会说出如此的话来,你去修德,不要把人民和诸侯君混为一谈,不贡是诸侯君,而不是百姓,你去搞清楚对象,不要混调不清而言他,朕去发兵,不是去对付百姓,是征服诸侯君。为政之道,不是邻里修德修名,是统治与被统治,征服与被征服,你懂吗?你适合做文人百姓,不适合从政。”看来穆王气疯了,大训祭公,否则,也不会有损于自己是一朝之王之风范,尽然说出了一个君子之人都不做声的揭短之说,而且是揭先祖之短板,尽管穆王说的都是耿直之人,直率之人所表达的实话,但也有损于王者的道德之修养和形象。

    徐偃侯徐延听说穆王要对北方用兵,大笑说:“机会来了,天下要大乱了,天下大乱我就要成为千古英雄了。”徐延也许会成功,也许会成仁,不成功,只能取义成仁,千古不变的道理。

    穆王本想射猎一只野兔给徐偃侯看看,吓唬吓唬他,不要乱动,不要有想法,他那里知道,徐偃侯等的就是你的射猎外出的机会。

    穆王相谈国事,他不想战争,他说他不是前去屠杀,而是制止哪些引起动乱的本该安静的世界,所以,穆王说,杀鸡吓猴,如果真的能够吓住猴子,那么动武也就截止,可是世道却不然,树欲静而风不止,哪能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