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回 三年化碧得失均衡

    第一百五十五回 三年化碧得失均衡 (第2/3页)

,这可要扣上违背祖制的帽子,谁也不敢接这个活。

    修改立法之事,穆王见无人敢接话,也就不说了,待日后再说。

    穆王又开口道:“祭公,西部几个国家,现在如何?你在西部三年,回来两回,龟兹国,楼兰国,大月国,西膜国的情况如何?你跟众爱卿说说。”

    “是陛下,楼兰的孔雀河已经引水到城池边,乘下的事,有楼兰君自己去解决,楼兰君于两年前开始朝贡。而与龟兹国的合作已经两年,青萍侯从龟兹进口大量的钢矿石,回去冶炼,据说青萍侯为三军打造了很多钢剑,锋利无比,待陛下赐名。大月国,因臣等住扎于韩家台子,大月侯每年都为韩家台子ti gong大量生活物资,算是朝贡,没有再进贡品,至于天山东麓的西膜国,伊吾国君说,当年穆王没有西征到他那里,他占时不贡,待穆王到时再贡。”

    “好啊,西膜国君还真有一套说词,当年朕西征,朕要上天山之北的天山天池去,是他怂恿朕沿塔里木河而下,楼兰君也是想朕到他那里去治理沙土之事,没想到,西膜国君埋了个伏笔,因此而不贡,看来朕得再安排一趟西北之行了。那个青萍侯的宝剑之名吗,朕想,那里是当年应监侯之地,应侯是先祖武王之子,成王之弟,那里的人们到现在还与应国图腾保持一致,是只雄鹰,朕就赐此剑为‘武子剑’吧,表明是先祖武王之子的封地,也以此来祭祀开朝先祖武王的英明和产于武王之子的最初封地采邑。赐名武子剑,武子剑为诸侯和大臣佩剑,那里有龙虎山,也叫‘龙虎剑’,龙代表先祖武王,虎,代表武王之子鹰(应)侯。龙虎剑作为大将军佩剑,别名鹰钢剑,为小臣小将佩剑。以剑的长短和材质而异。”

    穆王又说道:“谈到铸鼎铭文,朕想起来,东北肃慎至今无文字,朕令其贵族随将士大臣学习文字和其他知识,然三年而没有所成,这也是悲哀之事,可就本王朝而言,文字也不过那么一点点,千字不到而已,单音节字,双音词,自辟雍大臣庸毝发明竹简刻辞以来,几十年间,已经盛行,可现在太史部门又再搞双音节的字,朕看不可取,太繁琐,如果你们认为只有繁琐才能代表有学识的话,这种繁琐哲学,朕不赞同,庸毝发明竹简刻辞为的是简便,而你们却要将文字搞的更加复杂,就像这几千条法律,要百姓如何记得住。但你们的创新动机,朕是支持的,目的为了多一些文字来表达意思,更准确的用文字表明和说清事物,这是好事。就像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和十进制,到底那个好一点呢,要朕说,二进制最好,简单重复,一看即会,而且无穷大,至于其间的缺点没有进化,是因为无人去发明而已,你不能说他不好,假设,将二进制一二的横式表达,加上竖式表达为更大数的话,朕看这比任何运算都方便,八岁的孩子只要一天的时间就可学会,而十进制的运算符要花上五年时间,也未必学得完。朕希望能看到你们能发明一种简单的小学读物。朕亦从肃慎的无文字文化,单靠口头传播的文化,朕感觉到对文字的演变和传承非常重要,也迫在眉睫,希望尔等对文字和术数发明创造,朕等待众爱卿的佳音。至于冶炼技术,这跟材料有关,要进一步加强对外围矿产资源的挖掘和提炼,就像锻剑,剑锋锋芒技术,再转化为民用技术,这对人类的发展进程是大有促进的。”

    “臣,本想以韵为母音,用韵为本,不讲相形,也不讲意会,只讲重复发音,就像说话,我们现在有很多话是能说不会写,也没有这个字,所以臣想,干脆就按照说话方式,直说直写,撇开古老的象形文字,可臣不敢违背先祖的传承。”太史出列回道。

    “何谓创新?这就是创新,朕支持你,这次朕到鲜于去,箕子所创鲜于文字,就是按照商朝文字之发音,然后简化其复杂部分,横、撇、竖、捺、方、圆六个基本笔画来表明事物,虽属商文一脉相承,但还是简化了许多,和二进制一样,可以无限组合,这很好,朕支持你以韵为母,单声发音,发什么音,记什么音,这么做,对人们的说话记录有所简便,朕支持你大胆发明。”穆王支持说。

    这个早朝感觉不到什么,其实无意间,有三个部门被重用,一个是六计司,一个是太史,还有一个就是矿产资源与冶炼司,这搞政治的人,都是敏感性十分强的人。这三个司,马快活跃起来,他们乘穆王刚刚发令,从速实施,穆王说不定哪一天又要巡游,实施起来难度加大,不知又要发生什么事情。

    他们这次猜错了,穆王这两年不出去,不打算巡游,穆王要再一次整顿内政,理清内务,为太子下次dài li执政打好基础。穆王有一个计划,就是“三年化碧”,意思就是在三年内将内政治理干净,干净如碧玉,穆王要对内政大臣进行大调整,调整的权力交给太子,意思很明确,穆王把人事权交给太子来任命大臣,这样这帮老臣就是太子的人了,如果有异心,或者跟太子不是站在一条线上,站错了队伍,这帮人士任免,可能就危险了,这个xin hào,有的大臣们总是搞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