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回 荆人惨败密国抗戎

    第一百七十三回 荆人惨败密国抗戎 (第2/3页)

荆,荆楚大败,楚子身亡,这个哀号传到江荆的耳朵里,江荆已经知道自己来日不长,也知道穆王不会放过自己,穆王要报杀父之仇了,这个国家也是保不住的,穆王不会象对待荆楚一样善待自己。于是,江荆君将自己的家眷连夜送走避难去了,自己又连夜征兵,凡六十岁以下男人全部入伍,(这个年代,入伍上限五十岁参军)违令者格杀勿论。

    天下公平的事情不是随时都有,穆王与荆楚公平的以十二万大军对十二万大军对弈,那是做给天下诸侯看的,即使用最公平的办法来较量,朝廷的大军也会战胜你的,而穆王目的又不是真的要彻底的灭到荆楚这个国家,可穆王要灭东荆和江荆,就不是这么回事了,他是在报父仇之恨,是要剿灭这两个小国,让这两个小国在这个世上不复存在,天下再也没有这个名号,甚至连史册都找不到对此有记录,他要删除这个记录。既然要如此,那要做的事就要彻底。

    穆王的灭荆计划做的很彻底,就是瓜分这两个地区,瓜分者,就是江荆的两个邻国,权国和归国。

    当这两个诸侯君得到王上的王令之后,开始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心里,权国君早早的就布兵于汉水流域,切断江荆与荆楚的联系,同时,以排山倒海的全民之军,大约号称三十万民兵加三万正规大军(其实没有。),地毯式的由西向东挺近,就连江荆当地百姓也不放过,全部俘虏,然后关押,等待穆王到来时发落。真是做的很彻底。

    而归国君也是如此,从南面向北沿长江沿岸,以号称三十万民兵和三万,地毯式的搜捕百姓,一个百里小国,三十万人口的国家,哪经得起两个国家合兵六十多万人马的强攻,江荆军节节败退,最后退到江陵之东的江口,背水一战是唯一的选择,当然,江荆军也没有那么熊,尽管他们姓熊,可他们没有想象中的狼狈熊样,他们开始反击,他们开始夜袭权国俘虏大营,救出部分家人,当一个人奋不顾身的要救出家人的时候,勇气和力量犹然而生,胆略也就来了,明知山有虎,偏上虎山行,有去无回者占大多数,但毕竟有一部分人救出自己的家人老小,这是他们的骄傲,被救出的家人全部连夜被送出长江顺江而下,到了哪里也不知道,每个人心里都知道,最后的江边码头也不会坚持十日,可战士就是战士,必须战到最后一口气,否则就不是一名合格的战士,战就是拼杀,士,就是士风,士风就是死士之风,勇士之风。

    江陵城之东的长江码头,还乘五万大军的江荆君,决定放生,放过这些为自己奋战不止的勇士,可这帮勇士无人离开,江荆君仰天长啸:“江荆人,以江为生命,长江就是我们最好的归宿,将士们,听天由命,江水会带着我们到该去的地方,大家一起跳。”江荆君第一个的跳下大江,滚滚长江水,带走五万人的生死漂流,能够活着的,是大江的恩赐。

    待穆王到达时,江荆之战已经结束,等待穆王的是发配俘虏,穆王没有去理会俘虏事情,而是先将荆州城赐给了归国,江陵城赐给了权国。

    两位国君拜受。

    论功行赏之后,穆王将俘虏来的所有百姓释放,安置在神农架地区,由周军看管,而所有战俘,全部赏赐给有功之将,作为家奴,致死终身不得改变身份。

    战斗还没结束,原驻扎在庐戎境内的周军三万六千人马,已经在东荆河之北奋战东荆军,尖刀嘴这个地方,是个难啃的骨头,东荆人是个土著民族,没有文化,只认死理,民风蛮狠,也不讲规矩,不分时间地点,也不分男女老少,军人就是百姓,百姓就是军人,开始周军还讲战场道义,不杀百姓,不杀俘虏,可东荆人不管这些,能杀一个,绝不错过,几个小孩也会杀死一个周军,周军十日内,无辜死在战场道义善良之举上大约有三千人,周军将领火了,下了一道死命令,见人就杀,把眼睛闭上,你就不知道他是百姓还是军人,也不要回头去割下他们的耳朵,本将军不以耳朵论功劳,按照你们能活多少天来计算你们的战功,以此来保证军人的自身生命。

    州国君是接到接管东荆地区的命令者,这个地区也就是赐给州国君了,轸国君请示要来参战分上一杯羹,穆王没有同意,以汉水为界限,比较好管理,不然以后轸、州两家的矛盾也是免不了的。鄀国君和郧国君也要来助阵,穆王也不同意,这表明穆王对州国君当年为周王朝攻打鄂国立下悍马功劳给于肯定,给于回报,别人是抢不走这块土地的,非州国君莫属。为王者心里是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