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回 厉王裂伐忽遗寿幼

    第二百二十四回 厉王裂伐忽遗寿幼 (第3/3页)

权的概念,开始征伐周边诸侯国,现在摆在自己面前的也是这个套用概念的征伐权的直接隐患造成的战争,厉王决定取消“牧”这个感念,牧的本意是放牧,驱赶的意思,后来引用到八州州长的身上,成为八州牧,厉王决定取消牧这个词。

    整个朝廷、诸侯国中带牧的官很多,牧人,牧正,州牧,等等,厉王决定全面改革体制,取消这个牧官。

    牧人,司徒手下官,牧正,朝廷部级干部,州牧,州方伯,公爵地位。这一职务的取消,涉及的人员比较多,影响比较大,这涉及到朝廷体制问题,牧人小官,可以从新安排官位,牧正,天下诸侯国各国都有的官位,现在全部取消,涉及地方诸侯牧正几千人,牧人几万人,人数太多,太宰荣夷公建议,诸侯国的牧人就不要废除了,小角色,不会乱来,也无征伐能力。

    厉王接纳建议,保留诸侯国的牧人一职。

    牧正的反应强烈,八方方伯取消名号,这也关系州域管制的问题,而且关乎每个方伯的社会地位和尊崇问题,当然,利益也是受到很大的损失,八方方伯当然有意见,可厉王一根筋到底,决意取消牧的感念,他心里知道,这些具有征伐权的人,才是这个社会动乱的根源,取缔牧长,就是取缔征伐权,包括东西两个方伯,一个东方伯,一个西方白,东方伯周定公,西方伯召穆公,也在取缔方伯名号的范畴。

    厉王这样做,是聪明的做法,取缔州牧方伯的征伐权,就是消灭战争的隐患,有益于天下安定。

    周定公,召穆公两位方伯不高兴了,彻底不高兴了,准备和厉王翻脸。

    八州方伯也跟着周定公、召穆公后面与厉王对着干。不过现在厉王强势,不敢明的对着干,那就暗中寻觅绊厉王脚的机会。

    因为真正为朝廷为民的人必定是少数,天下总只有少数人有此觉悟,大多数的官僚诸侯阶级中的大多数人,其利益总是在欺压和征伐向一致的,是不顾人民的安定生活环境的,也不顾及天下和平安定的,以利益为最终目的,以自我称雄的感觉为抱负,很少有安分守己的官僚阶级。

    任何人的一生中,都有弱势的时候,这是生命周期函数原理,包括王者。

    厉王现在从弱势才起步向强势出发,抛物线什么时候下行,还不知道。他们只有等待厉王执政的下行期,厉王还年轻气盛,理想满怀,治国安邦的信心刚刚起步。

    厉王六年秋,厉王继续强兵经武,扩充兵源,一展以武定天下的雄心壮志。

    这个冬天,荆楚传来内部政变斗争的消息,熊延弑杀兄弟熊红,自立为楚子。熊延,一个不为人在意的文人,却干出如此惊天动地的事情,人们议论纷纷,荆楚国刚开始雄壮几年,内乱导至荆楚开始走下坡路。

    熊延上台之后,也没有屠杀兄弟熊红一门,而是学齐国齐献公,将熊红之子迁往巫山之西奉节之地,建立夔(kui)邑。熊延自己私占其父熊渠封分的,本属于熊红封地的东鄂故地。

    厉王派人前去传话,宣读王制中的新条款,“凡是作恶多端的诸侯君,残害同胞弑君夺位的诸侯君,史书记载他的时候,直称其名,不称其君。”也就是历史不认他为国君之意。

    熊延说:“蛮人无需名号、谥号,只讲实际控制权力。”

    厉王听了这话,生气了,觉得荆楚内心还没臣服,如王后申所说,对付蛮人,就得称霸王,于是厉王下令汉水二十万大军南下赶往荆楚丹江之地进行冬季军演,就在荆楚境内军演,熊延害怕了,于是再一次朝贡献贝。

    厉王的霸王之道再一次证明,天下大乱之世,王用霸的正确性,不能以儒家文人大谈仁义君王的概念性的东东,那是不能治世治乱的,所谓治天下不如安天下,安天下不如天下安,现在看来,周王朝完全可以钳制天下诸侯,让天下安。

    人们开始说:“厉王姬胡这个人很了不起,雄视天下。”

    厉王七年,天下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