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回 泉府惠民厉始革典

    第二百二十七回 泉府惠民厉始革典 (第2/3页)

这个数字太庞大了,掌握在小司徒芮良夫一人手里,怎么行?一人为私,两人为公,还得再调一名小司徒过去,厉王调召公虎季子召季伯担任小司徒,和小司徒芮良夫一道执掌民事民兵组织。

    问题来了,司徒管人民的部门,怎好有部队,而且还是很庞大的军队,即使有民团,也要归属司马部门管理,怎好因芮良夫之徒不高兴,就可让权,司马单真是糊涂,何况召季伯是孝王之孙嘉父铁杆玩友,号称乡野七萃学士,也就是乡人党的七个头目。

    改革有了民间民团军队,不掌控在司马手里,这个改革的大胆有点过了,王后申反对,而且坚决反对。

    晚饭前,厉王来到王后宫,准备在王后宫用膳就寝。

    “哀家迎接威武王上。”王后申说道。

    “朕怎么摇身一变,成了威武王上了?”厉王笑道。

    “陛下改革大手笔,不是威武王上,还是恶搞搞王上?”王后申逗道。

    “看来你的意见不小啊,话里带刺。”厉王笑道。

    “既然陛下这么说,哀家就直说了,陛下,国之强大,在乎兵戎,兵者,利器,凶也,七十万大军都在陛下管控之中,再凶,都在陛下管控之中,而这个民团之兵,这个兵之利器,凶字最后落在谁的头上,也说不清楚,因为陛下无法有效管控这个民团民兵,这个凶字危险也,陛下三思。”王后申说道。

    厉王说道:“不管是民,还是兵,都是朕的臣民,都是朕的利器,国人不会打国人,自己人不会打自己人,这是基本常识,司马单也是为了地方安定,也是为了实现天下能够真正达到天下安,人民天下,人民管,人人有责任管理治安,司马单的安邦定国之兵法没有错,这个理念还很先进。”

    “他的兵法没有错,可是政治不是单纯的兵法,而是政治手腕,好听一点叫计划,难听一点叫计谋,如果这个民兵组织被奸人所用,发生民变,就如楚国熊延民变成功弑杀楚子熊红,宋国同样如此,齐献公弑杀齐胡公,哪一个不是民变,他们用的都不是正规军队,都是民团,刚发生的齐国政变,不是也是如此,虽然齐胡公之子最终失败,战死沙场,但他率领的也是民团民兵组织,望陛下三思考量。”王后申说道。

    “经王后如此分析,确实有道理,朕还是亲自管理这支民兵吧,朕派几名参军前去协助管理军事行动。”厉王说道。

    “即使如此,也是一盘散沙,亦兵亦农,很难达到真正的管控,风险随时存在,陛下的革典本是好事,可千万不能革命到最后革到自己的命。”王后申说道。

    “这仅仅是改革中的其中之一,是司徒部门革典的一小部分,人口普查顺带延伸出来的一个项目,以前的预备役只是贵族的家奴,护院,城保等等人员,现在发展到全民之中,这也是为了更好的征兵工作,六乡国民人家,如果每家按照七口人计算,每家只能有一人可以参军,成为正卒,如果家里还有可以参军之人,就叫羡卒,羡慕当兵而预备准备当兵从军之意。入伍从军,以武相国,这是六乡国民的特权,这个年代,武臣较多,大家踊跃报名从军,这是立功晋升的机遇,遂人想有这个权力而没有这个权力。”厉王说道。

    “踊跃参军,他们没有错,百姓是没有组织能力的,现在陛下自己为他们没有组织能力的人组建了几支军队,不是他们有什么不好,而是这支军队不该在民间存在,参军入伍的特权,他们随时可以享受,但没有必要提前组建预备军,不确定性的隐患太大,太可怕,哀家坚决反对提前组建什么预备役民间军队,哀家还会告诫太子姬靖,待他执政的时候,取消国野界限,乡野之人一律平等。”王后申说道。

    厉王一看王后如此叫真,知道这个革典可能确实有弊端,可是无法取缔,因为组建已经落实差不多了,于是说道:“后宫不得干涉政治,这样大臣们会不高兴的。”

    “不许后宫干涉政务,也可以,哀家可以把政务变成内务,哀家有一大帮内小臣,内宰,宫正,宫人,几千人,我们内宫也是一个内务政体,天下所有女人都归哀家管,哀家要让司马单的后人,永不得做大官,让司徒寅成为名副其实的逆寅,他的后人永不得录用,司寇良父给他权力他不用,放权到民间,哀家看看他能神气多少时间?陛下别忘了,大商天子帝辛,本是一个好天子,所以后人才会一分为二的评述他‘王非亡国之君,臣是亡国之臣。’”王后申真的生气了,和厉王顶上了。

    “大胆王后,胆敢跟朕如此说话。你难道不知道,从穆王,共王,懿王,孝王,夷王,到朕,六代之王,都是沿着一个路线走下来的吗?那就是不管花多大的代价,都要实现消灭奴隶制度,实行土地实有耕种者的均田原则,这是整个社会制度性质改变的重大决策,先祖穆王,东西南北中,踏遍神州大地几亿里,得出的结论,就是‘和治诸侯,万人平均’,人人有田耕,这是他在西王母面前许下的诺言,他也知道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改变一千多年来的奴隶社会的性质,这是周王朝奋斗到底的目标,即使改革有风险,即使改革革典失败,也要将此信念进行到底。你应当知道,先祖共王为了实现土地私有化买卖制度,将王幾千里王田分给大臣共官,带头示范实现共官共享共管天下,共王又将龙袍分享给公、侯两级国君穿,这是为何?这是何等的气度?难道你不清楚?现在,朕要实现天下人共管天下,安天下人人有责,要达到这一目的,总得要担当风险,是否会被奸人奸党利用,这不能怪奸人,只能怪自己执政无能,因革典导致的后果自己得吞下,无怨无悔。”厉王很严肃的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