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回 五世而迁附庸聚生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二百三十三回 五世而迁附庸聚生 (第1/3页)

    厉王二十一年,在荣夷公的积极倡导下,厉王颁布“四世而析,五世即迁。”的政策。意思是第五代人必需迁徙,四世同堂之后必需分家另立门户,就连百姓,家有农夫,余夫也得另立门户。

    这下,群臣闹开了锅,诸侯大宗宗子极力反对,这是让他们分家,这是让他们闹家庭宗亲不和,尤其是主管大宗事务的凡伯,被推到风头浪尖上,以毕公为代表的宗子们都要他上谏进言,凡伯只好硬着头皮上谏。

    大宗凡伯上谏说:“大宗是王朝的屏障,大国公侯是王朝稳定的基石,如果分析分家,大宗变散宗,强国变弱国,这对朝廷不利,小家庭不值得提倡,养儿为了养老,积聚粮食谷物为了防止灾荒饥荒,劳力重于资本,大家庭男丁多,便于致富强国,一切家务开支,合众则节省,分开则浪费,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还是大家庭比较好,望陛下三思而后决。”凡伯说得是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大家的事情,上谏总不能没有充分反对的理由,他也说到了朝廷的痛点。

    厉王说道:“五服改制,并非朕所为,乃先祖穆王改制,朕只是再次贯彻落实执行这项先祖政令政策而已。先祖穆王当初规定,五福即五服,五代之内服从长房宗子管制,五代之后即不再服从宗子的管理,自立门户,成为小宗。在祭祀上,仍然甴大宗宗子掌管祭祀权力,小宗无权祭祀。也就是小宗余财不上缴,自食其力。”

    毕公已经于懿王迁都时期分家分析一次,一家毕国,变成子午岭,靠近义渠戎的戎毕,还有一家东迁到了黄河首阳山附近魏地,称为魏毕(后来的魏。),如果现在再次分家,他的毕国大宗子弟又要减少一半,利益受到严重损害。所以毕国公第一个反对这个大宗改制。毕公上谏说:“宗亲和睦,就是朝廷和睦,小家安,则天下安,小宗无后,大宗负责养老无忧,一家和和睦睦,情义浓浓,一族同居,这是何等的理想社会。”

    厉王说:“贵族恒为贵,世代贵族,人员安置工作,成了朝廷负担,成了大宗负担,都为贵族,谁来耕种收割,谁来养活呢?还是自力更生,小家自立,自己养活自己的好,不能在大树底下乘凉,要各显神通,各有各的生存本领,各尽其才,各自实现人生价值。”厉王说的既是大道理,又是实际问题。

    大宗反对无效,因为这项政策得到小宗们的积极响应,十代人繁衍下来,小宗们已经基本成为了平民化贵族,也就是贵族的边缘化。凡是切实实际生活的,总是会得到大部分人的响应的,这和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和千千万万的小宗们的利益相适应。

    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政策,就是容易落实,这是太宰荣夷公的切入点找的准。

    话说穆王时期就改了宗子政策,基本没有落实下去,因为伤害了大宗宗子君主的利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