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回 散氏确权大旱救民

    第二百三十四回 散氏确权大旱救民 (第2/3页)

时代。

    伟大的太宰荣夷公。

    伟大的改革小组成员,司徒寅,司马单,司寇良父都是政治家,改革家,毫不逊色的担当这个称呼。

    历史进入第二个历史进程,城市化进程。

    先有工业化,再有商业化,才有城市化。

    厉王决定加快工业化进程,准备试水,准备从我做起,从内做起,这已经成为厉王革典改革的习惯性思维。厉王决定对王宫司工进行试点改革。

    可是,就在这时,命运出现不可逆转的灾难。

    厉王天下,好日子过了十几年,风调雨顺,丰收年年,一切事情都有意外,包括老天在内,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没有一成不变的好事。

    厉王二十四年,五月,天下大旱,春季三个月没有下雨,千里王幾之地的庄稼全部干死,颗粒无收,厉王及时下令,免税免公共徒役,稳住了人心。因为百姓家里前面积攒了粮食,有的是余粮,不怕天灾,天灾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人民理解。

    等待夏天雨季的来临。

    事情不如人愿,老天不下雨,王幾继续干旱,北方今年夏季无雨,让北方人民无语,夏种无望,秋收就是绝望。还好,北方干旱,只是粮食无收而已,储量粮食没有问题,人民生活无后顾之忧。

    一旱就有一涝,夏季到来,南方雨水宏大,南方洪水泛滥告急,房屋倒塌,江河决堤,有人被冲走,牲畜被淹死,粮食长期泡在水里,被腐蚀淹没,有的被冲走,南方饥荒告急,离王幾最近的荆楚国,后得几国之地,原荆州、噩(e鄂)国之地,所处汉江下游,与长江交汇处,洪涝重灾区,尤其是老的噩地是第一重灾区,洪水已经形成三个湖区,这三个湖区,当地百姓全部淹没,梁子湖湖面扩大三倍,等于是一场人间浩劫。

    楚子熊延哭了,他自己说这是老天对他弑君杀死自己的哥哥的惩罚。也因为熊延之子熊勇和熊严也在争夺荆楚继承权,闹得楚子熊延整天整夜心里非常不安,他一直担心孩子们之间为了权位,兄弟相残,就像熊延自己杀了兄弟挚红一样,篡位自立,现在洪水泛滥,熊延说这是天灭人寰,内乱的象征,前兆。熊延决定先安定兄弟两人的私心,告诉他们自己已经决定按照兄终弟及的继承法来继承荆楚的大位,按照兄弟大小先后的顺序大家轮流继位做庄执政。

    熊勇和熊严听了,争斗方占停。

    兄弟俩消停之后,楚子熊延方开始赈灾,否则不敢离开都城,若离开都城,他知道后果会怎么样。

    熊延弑君,算是荆楚第一人,有了这个榜样,上效下仿,荆楚后几代兄弟权争,甚至弑君,看来难免了。兄弟权争一旦开始,就很难停下,代代相传。应证那就老话,上梁不正下梁歪。

    东南七闽告急,雨水太大,山地泥石流的灾害,比单纯的洪水还要残酷,七闽几个大的诸侯国出面,派其中一国公子闵前来王朝求救,希望厉王能够救灾,下发赈灾物资和粮食,现在是有钱买不到粮食,闽越附近几个诸侯国,都是如此,灾区缺粮,饿死很多人。

    厉王得报,立即下令太宰荣伯手下大府下大夫爯偁(chen cheng),从仓癝中拨出十亿斤粮食运往东南七闽灾区。

    闵公子徐,一再叩拜,代表七闽难民叩拜。

    大手笔大爱心的厉王,舍己救人,就如他的名字一样,诸侯大叹不以。

    厉王也非常感叹:“如果没有前面十几年的高产稼穑,哪里来粮食救济灾民!”

    稼穑为宝,第一次体现出它的价值来。

    南方南越,瓯越地区告急,沿海台风暴雨,已经多次受灾,面积之大,灾情之重,灭绝人寰,当地诸侯,急报朝廷,希望赈灾救济粮食。

    厉王再次下令太宰手下大府下大夫爯偁,从仓癝调拨十亿斤稼穑,运往南方灾区,少了不够分。

    诸侯国君,傻了,二十亿斤救灾粮食就这么运到了。朝廷,就是朝廷,关键时刻,绝不含糊。

    交趾酋长来使谌(chen)言求救,他们也是台风重灾区,房屋,树木被台风吹到,一夜间殉难者达到数千人之多,跑也来不及,无处躲藏,灾后缺粮,希望王朝能够关心边缘地区人民的苦难。

    厉王二话没说,下令爯偁调拨二十亿斤稼穑运往交趾灾区。

    交趾大使谌言当场感动的哭了,叩拜无数个响头。

    厉王说:“天下人民一家,同在蓝天下,不能不伸援手,路途遥远,来一次不容易,所以朕就一次性的多救济点,免得不够,下次还要再来。”

    交趾特使谌言,叩拜谢恩:“陛下的恩情比海深,交趾人民世代不会忘记陛下的恩情,愿意世代效忠周王。”

    天下诸侯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了,四十亿斤粮食,朝廷一下就出去了,诸侯君开始打听朝廷到底有多少储备粮,储量一定吓死人。

    他们猜得没错,厉王下一个举措让天下诸侯君叹为观止,厉王对千里王幾之民,实行干旱灾年补贴,从司救储粮中,实行全面司救,由各地司稼负责发放救济粮,发放标准,全年每人每天补贴半斤粮食。千里王幾一千多万人口,一下子要下发二十多亿斤小麦。

    王幾百姓高呼:“厉王万岁,万万岁。”

    厉王笑道:“少说一个万岁。”

    百姓再次呼喊:“厉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厉王阔绰的手笔,让天下诸侯君仰视,这是老则,在关键时刻,生死关头,作为老大,你得奉献,你得有东西奉献,你得舍得奉献,这就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

    北旱南涝,妖言惑众之人开始作乱,妖言说:“大旱既久,庐舍俱焚,会汾王崩,卜于大阳,兆曰:‘厉王为祟。’”

    王后申笑曰:“干旱失火,容易发生火灾,这是常理,老百姓都知道,王崩与否,不是尔等妖人说了算,王上的寿相还没到期,你说了不算,本君氏也为尔等卜一卦,兆曰:‘大旱久矣,三月房舍具焚,命中出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