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回 立王未果天灾又至

    第二百五十回 立王未果天灾又至 (第3/3页)

太宰身边六大人物之一。你们说,这是平调吗?有的位高,权不重,有的权重,位不高。”

    王后申听说来了个内小臣,问道:“哪个内小臣叫什么名字?有何能耐,听说你卖了官,还很起劲?”

    太子靖说道:“母后,这个内小臣叫畅游,不是因为他捐了巨资,而是他具有一种士大夫的职业操守,此人不可多得,不得此人者,国君不得变为挚友,大者定天下,小者定一国,毫不夸张。此人放在母后身边,整个后宫放心也。”

    “后宫大于一国,你做得对。哪个保氏呢?”王后申说道。

    “保氏惠安,因为他不为利益所动,居安思危,警惕性髙,还具有辩证思维,所以他可以胜任保氏一职,儿臣身边需要这种举过之人,进谏思过之臣,任何事情都要辩证着看,这样才不会可不可而然非然,是不是而非不非。”

    “儿子,你已经成为一名合格的圣王之才。”王后申给予肯定。

    “谢母后赞语,谨记母后告诫。”太子靖笑道。

    “玉之所患,患石之似玉。亡国之君,无不似智,亡国之臣,无不似忠。贤主之患,患巧辨似通也,博闻强辩之徒不可用,臣用专矣,职也。殷商内史向挚在商,商灭,载图投奔周,而周成了王,周人说,他是守法之臣投奔了周,一个背叛主子,背叛朝廷的奸臣,何来守法之臣一说?他们是偷换了概念,说,向挚友在商,商亡,在周,周却成了王。商纣王非亡国之王,臣是亡国之臣。如你父王厉王,厉王非暴王之王,臣是暴戾之臣。”王后申告诫道。

    “儿臣知道,凡官者,以治为任,以乱为罪,官不能尽其责,则职废。”太子靖说道。

    “当年周公旦问姜太公:‘何以治国?’姜太公说:‘尊贤上功。’周公旦笑道:‘贤未必不妄,姜后无吕。’姜太公又问周公旦说:‘鲁,何以为治?’周公旦说:‘亲亲上思。’姜太公说:‘鲁国自削矣。’母后觉得他们说得话都指出了对方的弱点,君王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大贤未必不奸不篡不夺,亲亲血缘裙带关系未必长久,未必不搞内乱,自相残杀,五服分析,这是常理。”王后申说道。

    “儿臣懂了。世上无大贤,尧有不慈之名,舜有不孝之行,禹有裸衣淫而色之面,汤有放杀之事。尧舜禹汤,大贤不可信,只相信尽职尽责之人,千里马骥,一日千里,因为车轻,负重只行数里,不能致远,因为任重。亲亲裙带风,不可久,父王之难,天子旷绝,十年之久,仍不得立,同宗血脉不相通,各自利益驱动,人的九窍百节千脉皆通利。”太子靖感叹道。

    “王家也就如百姓之家,五代过后分析,第六代孝王篡权夺位,召、周已经十代之脉,哪来的情分?他们废王自称共和,不立新王,不立天子,为的还是利益权力。”王后申黯然说道。

    “儿臣会改变这个无王政府的现状的,母后放心,复兴周王朝,儿臣当付出洪荒之力。”太子靖宽慰母后说道。

    周王朝真的如太子靖所说,能够中兴吗,放眼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