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回 厉王驾崩姬靖登基

    第二百五十二回 厉王驾崩姬靖登基 (第3/3页)

之重,宣王大喜,赐名宫湦。

    这个秋天,司徒山埔管理有方,天下丰收,好的年份,宣王开心,司徒下属,师龢父的助理左右走马兼五邑走马师兑业绩突出,受到宣王表彰,表彰奖赏典礼,将于明年二月举行。

    这年冬天,鲁真公薨毙,鲁真公之弟敖靠武力威慑得权继位,号鲁武公。宣王很是不爽,但宣王还是派宰夫郎溪前去鲁国吊唁鲁真公,必定鲁真公是善终。

    同年,曹国内乱,曹伯疆被其弟姬鲜所杀,谥号幽伯,姬鲜弑君自立,号称戴伯。曹幽伯在位九年,这也是曹国始封君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曹振铎,建都定陶以来第一次弑君事件,曹国是西周十大诸侯之一的国家,弑君自立,宣王很是恼火,但朝廷王位刚刚坐上,屁股还没坐稳,也就没有功夫前去过问曹国的内乱。不过,宣王下决心,以后他要干涉诸侯内政,不让失德之君继位。宣王下令,不得前去曹国吊孝,表示朝廷对失德之国的不满。这也说明,周王朝的诸侯国还是没有安定,包括姬姓分封诸侯。

    宣王三年二月,走马师兑授奖典礼准备举行,走马,是司徒门下,这和师氏、保氏隶属司徒门下一样,不是司马部下,也不是虎喷,更不是太宰属下的宫廷之人,很多人会搞错这个隶属关系,再次强调。

    典礼的过程,师兑全部记录在师兑簋上,一目了然,不需多言,有青铜器师兑簋为证,师兑簋全文如下:

    隹(唯)三年二月(二十四日),初吉丁亥,王才(在宗)周,(典礼)各(搁在)大庙(举行),(同)伯右,师兑入门,立(中)廷,王乎(呼)内史尹册令(命)师兑:余既令女疋(汝胥)师龢父,(司左)右走马,今余隹(唯)申乃令,令女(汝)司走马,易女(赐汝秬)鬯一(卣)、金车、(贲轿)、朱虢、(靳)、虎冟幂、熏裏、右厄、画饰、金甬、马(四)匹、攸(鋚)勒,师兑拜稽首,敢对扬天子不(丕)显鲁休,用乍(作)朕皇考釐公簋,师兑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

    城公后裔,釐公之子师兑,看来很是得到宣王器重,短短两年之久,就得到宣王两次封官重赏,好不让人炫目。

    同年五月,宣王决定委任单恭叔之子,朝廷大史单颂,派往成周掌管四方进贡的物资,主管成周财货物资,监督成周新的储备仓库,以及二十家市场的司市税收,有颂鼎为证。

    隹三年五月既死霸甲戌(五月十一日),王才(在)周康邵宫,旦,王各(搁在)大室,宰弘右,颂入门立中廷,尹氏受王令书。王乎史虢生册令颂,王曰:“颂,令女官司成贮(贾)廿家,监司新贮(贾),用宫御。易女玄衣黹屯赤市朱黄銮旂幽勒,用事。”

    这次册封典礼级别很高,太宰弘司礼,尹氏呈上任命书。内史虢生宣读任命书。这次任命典礼,比起走马的任命典礼级别高的多了,而且,宣王受命单颂用宫御,这是什么概念,你懂得,这是得宠之人的象征,享受特权。

    宣王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根原还是共和时期,主管成周的共公和,不调储备物资供给王朝,以及救灾赈民。当时看似共公和是为了倒逼召公虎、周定公立太子靖为天子,可是当大灾难来临的时候,共公和真的没有调拨成周的粮食救济王幾之难,这让当时身为太子的宣王,实在难过一阵子。这不,一来为了成周的财货的恢复理性,二来防止成周再次独立行使权力,朝廷调遣不动成周的粮草,甚至兵马,宣王不得不对成周进行实际管控,成周是王朝主管东部诸侯的核心机构,不可马虎。

    宣王三年闰五月。单颂上任之前,宣王派单颂出使苏国。苏国,夏朝时期封立温国,商设立有苏氏,商末,妲己出生于有苏,其堂兄一支苏岔生反苏,随周武王灭商,苏岔生于朝廷担任司寇,受封苏国。

    大史单颂,到了苏国,看望了苏因友,拜访了里君,慰问了百姓,率偶至于成周,完成了宣王使命。宣王大赏。有宝彝簋为证。

    隹(唯)三年五月丁子,(二十四日),王才(在)宗周,令史颂(省苏姻)友、里君、百生(姓),帅(偶)盩(至)于成周,休又(有)成事,宾章(苏傧璋)、马(四)匹、吉金,用乍(作)彝,颂(其)万年无彊(疆),日(扬)天子令(景命),子子孙孙永宝用。

    按照朝廷青铜器鼎簋制度,太史单颂,可以制造五鼎四簋,来显耀省份。

    宣王调整好东边成周事宜,接着就要动手对北部的管控部署了。宣王对北部的安定问题,还真的胆大,他要回归到商朝四方牧的制度,一度被厉王废置的八州牧体制,宣王决定革典恢复,原来是八州牧,宣王觉得太多,宣王觉得商朝的四方牧,就是很好,想当年,王季就是西方牧,文王成了西方伯,宣王决定先选定北方牧,哪个诸侯够格?当然,宣王说谁够格,谁就够格,不够格也够格,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背后有王朝撑腰。

    八十岁的太后申又担心了,当年王季就是因为受封西方牧,才肆无忌惮的征伐的,才壮大的岐周,才有机会推翻大商,现在学习大商体制,实行四方牧,大商的悲剧性历史戏剧是否会重演?政由方伯的事情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有人说这是历史倒退,王朝体制倒退到那个轨迹上。也有人说,历史的车轮,还不是一样按照这个历史轨迹走,能偏差到哪里去?

    太后申的担心不无道理。

    那么关键还要看谁是四方牧?四方牧中,是否有象岐周这样的枭雄,可以鸠占鹊巢,鸠形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