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回 灭谢封申穆虎筑城

    第二百五十七回 灭谢封申穆虎筑城 (第3/3页)

“申伯这个称呼,还是等到国舅入住南方牧都之后,再启用吧,你们平时叫他太保申,这不是蛮好的,和南方方伯平级。”

    兮甲自嘲笑道:“马屁拍的早了一点。”

    关于国舅申伯的迁都受封南申方牧的问题,具体细节,其实我们多说,不如当局者兮甲吉父的诗歌表达的更为准确精道,言简意骇,号称华夏诗歌大成始祖的兮甲吉父,也不是浪得虚名。赏析如下:原诗《诗经?崧高》(兮甲吉甫赞申伯的诗)。

    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维申及甫,维周之翰。四国于蕃。四方于宣。

    亹亹申伯,王缵之事。于邑于谢,南国是式。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登是南邦,世执其功。

    王命申伯,式是南邦。因是谢人,以作尔庸。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田。王命傅御,迁其私人。

    申伯之功,召伯是营。有俶其城,寝庙既成。既成藐藐。王锡申伯:四牡蹻蹻,钩膺濯濯。

    王遣申伯,路车乘马。我图尔居,莫如南土。锡尔介圭,以作尔宝。往近王舅,南土是保。

    申伯信迈,王饯于郿。申伯还南,谢于诚归。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疆。以峙其粻,式遄其行。

    申伯番番,既入于谢。徒御啴啴。周邦咸喜,戎有良翰。不显申伯,王之元舅,文武是宪。

    申伯之德,柔惠且直。揉此万邦,闻于四国。吉甫作诵,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以赠申伯。

    诗的大意是说:

    神灵的山岳啊又高又大,高耸入云天。山岳显神灵,神灵让虞山甫和申伯降生到人间。申伯和虞山甫成为周王朝的栋梁支柱,四周方牧做屏障,天下四方他们来做围墙。

    勤恳勤勉的申伯,周王委任他治理南方。建设新城在谢地,是南方藩国的榜样。周王命令召伯,审定申伯大殿和宫殿,申国成为南邦方牧大国,世代世袭其官,永享其功。

    周王命令申伯,要做南方诸侯的榜样,因为是在谢人之地,要依托谢人来建设国家。周王命令召伯,按照最新土改彻法划分申国土田。王命令御马傅,将申伯家人迁徙到南申新城。

    申伯成功的建设城池,都是召伯为他规划实施。高大结实的城墙,华丽的后宫和震撼的宗庙,都已经建设好,富丽而堂皇。周王赏赐申伯,四匹雄马是宝马,全套马饰闪金光。

    周王督促申伯说,道路马车,我都考察比较过了,郿申确实不如南方的新都,我赐你方牧介圭,作为你的镇殿之宝,去吧,国舅,好好保卫镇守南方。

    申伯就要去南方,周王前去郿邑为申伯饯行。申伯动身往南行,去到南方谢城新地方。周王命令召伯,按照规定丈量申国的国界。路上粮草要备足,保证供给快驰骋。

    申伯的样子多皇皇,已经入主谢城宫殿里,步卒车骑阵势大。朝廷大臣、地方人民皆欢喜,保卫朝廷有个好栋梁,申伯大显荣光。他是王上的大舅父。文武双全好榜样。

    申伯德行,仁爱柔和又正直。美誉度远播四方,吉甫创作这首诗,篇幅既长情亦长。诗风意义更深长,此诗赠送申伯迁徙作典章。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申伯受封,迁都的整改过程的场景画面,一段文字,即可说明多个场景的全部台词,这就是叙事史诗的厉害之处。

    这首诗中,大家搞不懂的是,兮甲为何无缘无故的提到仲山甫,他的诗中说,山神显灵,让仲山甫和申伯这两个厉害人物降生,成为周王朝的栋梁之材,送给申伯的诗,赞美申伯,为何非要带上个外人,这和申伯没有一点关系,大家莫名奇妙。这也说明诗人和仲山甫不是一般关系,难道仲山埔比申伯厉害,找个名人铺垫来架势?

    这个仲山甫什么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