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回 山甫封樊王都扩建

    第二百五十八回 山甫封樊王都扩建 (第2/3页)

?”

    虞山甫说:“北有韩侯,南有申候,东有齐国,西有秦国。”

    宣王说道:“韩侯可为,申候可为,齐国内乱,秦国太小势弱,后两者如何可用?”

    “齐国内乱总有结束的时候,可以后封。秦国虽小,但他是不二选择,其一,西部本属召穆公管制,但是,他已经不是当年的召公,其他王幾之内的西部姬姓诸侯,在西部都没有和西戎人拼杀的经验和仇恨,每次西戎北狄来侵,他们都上报朝廷,有朝廷出兵抵御驱赶入侵者,无一次例外,所以他们都是不可托付的诸侯君,封他们为方牧,也是一个名份摆饰,只有秦人,长年生活在西部犬戎部落群体中,和犬戎没什么区别,也是具有血性的民族,他们和西戎世代有仇,他们虽然是个附庸小国,只要陛下晋升爵位,他们自然壮大,自然具有战斗力,可以抵御西戎。秦国之外的邦国,丰羌,西羌,西申,等等这些诸侯,都是不可靠的地方诸侯,既是实力大的丰羌,也是一个三心二意的主,随时背叛主人,这样的人,实力再大也不可用。”虞山甫直言不讳的道明这些别人不会言及之事,正好刺痛宣王的内心深处的痛,后面的谈话,也就不必多说,成为高层绝密谈话。

    虞山甫受到宣王重用,入朝侍王,首封小司徒中大夫,采邑在襄樊之地,七十方里。宣王二年,虞山甫担任司徒上卿,采邑受封一百里,成为侯爵级别大官。今年,宣王又赐名樊国,正式立国。后面就改叫樊山甫了,樊国第一代君主,侯爵。

    虞山甫得志了,成为第二个姜尚,成为周王朝继姜太公之后启于街市的第二个商人做高官卿士的人,成为卿士僚队伍里的奇葩人物。

    这在兮甲吉父看来,这是神话故事,于是非常崇拜虞山甫,两个人的关系,也就相当密切。因为虞山甫排行老二,所以又叫仲山甫。

    历史上第二个姜尚式的人物出现,也就表明姜尚模式的时代从新开始重演,也称周王朝中兴,宣王中兴。周王朝真正的兴旺顶峰时期是穆王、共王时期。

    樊山甫时代的开始?四方牧时代的复辟,北方韩侯时代已经开启,南方南申时代已经就绪,西方秦人时代还没有实现,东方齐国时代还没开始,他们的内乱时期还没过去。

    话说南申方牧新城建设一期工程完工,朝廷大臣随宣王参加落成典礼,这一去不要紧,惹出很多事情。

    宣王说这是考牧巡察,不是落成典礼,二期工程还没开始,哪来的落成典礼,宣王之所以这么说,原因已经可见,这个南申新都第一期工程就比王都镐丰二都大,气势宏伟,超过王都,而宣王心里很是不爽,尽管是舅舅之国,但也不能超过王都,都城建设这可是有制度的,可是召穆公和手下这帮大臣,只知道拍申伯马屁,忘了礼制,也许这是召穆公故意为之,你不是让我把申城建设的高大威武吗,现在你们看看申城多威武,多华丽,远超京都,你们绝不好多说什么,要不自己打自己的脸。

    召穆公内心的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在这场权力斗争中,尽管自己赢得十四年的共和执政,但是,后面的日子的艰难滋味,谁都不晓得,内臣外调,就是等于外派下调使用,如果是委以重任,那当别论,召穆公作为当朝右相,而来为申伯筑城,这是何等的凄凉。

    虞司寇看出宣王不高兴,也看出诸多大臣的惊讶神情,于是上奏说道:“陛下,镐丰二都,已经历经两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他孕育了一代一代的王朝天子,他的伟岸不在外表,而在胸怀,不过,镐丰都城已经经过两百多年的沧桑,确实要从新修缮一下,再者,哪些大臣王兄王弟,王子王孙所住的后宫宅院,确实太旧了,该给他们换个新款住宅了,南山是个好地方,人杰地灵,天然绿化花园,宜居之境,臣建议陛下修建镐京新区,让哪些王亲贵族大臣,入主新宅,也表示王朝的新气象。”

    宣王说道:“以申伯的功勋,建再大的城池,都不为过,对他的赞美,怎么样都不过分;伯吹爱卿这个建议好啊,南山之地,青竹幽幽,涧水清清,青松茂密,还有台草,桑树,枳棋,栲胶,枸杞,人杰地灵,物华天宝之地,是个适合居住的地方,那就下令司空扬,在哪南山边上,修建一百多幢府邸级别的大宅院,西南向,背靠南山,再修建百堵妣祖大室,奉祀先祖。”

    好了,这下事情搞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