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印书

    第十一章 印书 (第2/3页)

才是。”

    吃了舅舅一顿排揎,柳惜明这才勉勉强强告退离去。这时候,宋福真方才带着众道人进了养性居。然而,一进中庭,他就看见的司马承祯正背手站在居中的一株古槐前,抬头若有所思仰望着树冠,仿佛在沉吟什么。见此情景,他缓步上前后就含笑说道:“看来司马先生是已经痊愈了。”

    “本就是车马劳顿方才沾上的一点小风寒,我自己便懂医理,其实早就好了,如今也就是拿来当做闭门谢客的借口而已。”司马承祯这才转过身来,与众道人一一见过,他这才开口说道,“为了我的一丁点心愿,却让这许多人齐集嵩阳观忙碌,说起来着实太兴师动众。”

    孙子方却笑道:“平日这些典籍束之高阁,秘不示人,所以这次观主肯让大家观瞻,不说这些闻风而来的各方英杰,就是我等观中道人,还不是一样不落人后?司马先生兴许不知道,领了这抄书重任的,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一式两份,一份奉呈司马先生,另外一份他日便留在自己家了。不但如此,我还听说不少人彼此之间都说好了,来日抄录完之后互借,这一趟盛事过后,各家都是获益匪浅,司马先生和观主可是给大家行了大大的方便。”

    “好你个子方,明明是我不劳而获众人成果,到了你口中却成了我与人行方便。”

    司马承祯知道孙子方不过托词。事实上,嵩阳观这些藏书,从前对于世家子弟求抄录,自然是绝无不应之理。莞尔一笑的他见其余道人亦是笑吟吟附和不绝,他也就摆了摆手说道:“好了,我也不和诸位说这些客气话。今日请诸位来,却是因为另一件和这抄书有些关联的事。各位都是嵩阳观中人,想来也知道,这号称嵩山第一的嵩阳观,从前是什么来历。这宫观数百间宏丽庄严的嵩阳观,就在百年前,还曾经是佛家寺庙。”

    此话一出,一时有人皱眉有人惊疑有人不解,司马承祯却是淡淡地说道:“我辈中人修身养性,本不该有纷争之心。自从三藏法师译经一来,经天后弘法,佛门日渐昌盛,坊间佛经供不应求,一时竟要动用刻本,即便一卷佛经往往要叫卖一贯,可善男信女往往倾尽全力求回家诵读供奉。然我辈祖师等等的遗著,往往敝帚自珍绝不示人。”

    见众人一时面色各异,尤其宋福真眉头微蹙,他便直截了当地说道:“我并非指摘宋观主,毕竟这些书籍都是珍贵之物,凡夫俗子未必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