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一章 张九龄

    第六百六十一章 张九龄 (第2/3页)

严侍郎来拜。”

    张九龄和严挺之素来交情极好,更何况严挺之因举王毛仲之事而重得圣眷,从太原少尹任上回朝升任刑部侍郎,比他如今的处境还要好许多。因此,他连忙吩咐请进来,又藏起了那一份辞表,亲自起身来到了书斋门口。等严挺之快步进了院子之后,他就趋前相迎道:“挺之可是稀客啊。”

    虽是至交,但严挺之并不是喜欢没事就往别人家里跑的性格,再加上比张九龄还要耿介,因而敢和他亲近的人凤毛麟角。此刻,严挺之没有回答张九龄的寒暄,而是四下一看,竟是径直进了书斋。等到他委实不客气地坐下身来,便直截了当地说道:“想来你应该听说过,有人把宇文融之死归结到你身上的说法。”

    见张九龄遽然色变,他却仿佛没看到似的,又淡淡地说道:“不知道你可听说了近日的另一种说法,道是代州长史杜士仪有意给宇文融抱不平,所以才让人如此宣扬。除非是曾经派了随从随侍宇文融左右的他,否则别人难以知道那么多细节。”

    严挺之这样直截了当捅破了这么一层窗户纸,张九龄顿时愣住了。紧跟着,他便摇了摇头道:“挺之,杜君礼这个人我虽然只是点头之交,没有打过太多的交道,但只看广平郡公那等崖岸高峻的人,尚且都对他赏识备至,足可见他应不是这等人。他和宇文融相交人尽皆知,可宇文融起起伏伏,他待之一概如常,派人护持也是堂堂正正,甚至连遗稿都呈给了陛下。虽然我极其厌恶宇文融为人,但要说杜君礼因此事散布流言对我不利,我实在难以置信。”

    倘若杜士仪人在此处听到这话,必然会暗自庆幸——一直积攒的人品果然还是有效的

    “你既然这么说,我也能放心些。”严挺之原本紧皱的眉头舒展了开来,这才郑重其事地说道,“我不喜听风言风语,此事还是御史台监察御史王夏卿提醒我的。我知你素来惋惜其兄王摩诘昔日被贬,王夏卿和他那兄长一样,和杜君礼相交多年。他对我说,外头流言蜚语暂且不提,但据他所知,杜君礼在给他的信上,确实对宇文融之死颇为惋惜,而且,他写信给王夏卿时曾经提到,他那护持宇文融一年多的义仆告知他,耿仁忠之所以会逐宇文融,是因为你举荐的周子谅撺掇。”

    是周子谅?

    张九龄一下子愣住了。他在岭南按察使任上提拔了周子谅为推官,对其刑狱处断能力大为赞赏,所以方才举荐其入朝,如今周子谅已赫然官居御史台监察御史。他一直都以为,宇文融之死这件事,不过是有心人故意要和他扯上关系,谁知道竟然是因为周子谅之故那是因为周子谅曲解了他的意思,还是于脆只是纯粹为他抱不平,于是做的太过苛刻,抑或者还有别的原因?

    “周子谅这人行事太过偏激,又好名,你提拔了他,就是他的荐主,日后他有什么事难免会牵连到你。此事便是如此,你自己心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