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二章 侧翼推动

    第八百一十二章 侧翼推动 (第2/3页)

产业,可以利用冠河的内河运输优势,也可以利用海州港与海州的铁路运输条件,形成陈港之外的又一个产业集聚区。

    再向北,就进入了海州港的核心产业区。

    只要陈港与河口这两个产业区发展起来,海州港的核心产业区就会拥有更多的优势,更容易吸收投资进入。

    而陈港现在的建设格局已经拉开,随着陈港产业区的建设,要启动河口产业区也会比较容易,很多被陈港吸引而来,但是并不符合陈港产业规划的企业就可以直接到河口投资。

    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新的链式的发展态势,这个链式与传统的中心向外辐射不一样,是从外向内,由易而难。

    当然,也不是说一定要有这样一个次序,在侧翼发展的同时,核心区也可以继续进行投资建设,而随着侧翼发展得越来越好,核心区的招商条件也会越来越成熟,打造一个高层次的临港核心产业区就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这种战略之所以一直被忽视,是因为通常情况下,侧翼的基础条件是远不如核心区的,比如望海县的各方面条件都不能够跟海州比,望海县唯一比较特殊的地方也就是有广袤的滩涂资源和芦苇,而且因为包飞扬这个因素的出现,使得望海县突破自身限制,将苇纸一体化项目做起来了。也就形成了望海县这个侧翼的意外崛起,这样顺势将海州湾这一侧的侧翼做强的条件就成熟了,难度也大大降低。

    相反,海州港这个核心区除了基础设施条件还可以——这是相比侧翼而言的,实际上海州的基础条件与其他大港相比,还是要差一些的,所以这么多年都发展不上去也有这方面的原因——除此以外,海州港的优势并不明显,发展乏力,于是侧翼推动,走类似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也就成了一种选择。

    冼超闻并不分管海州港的临港产业区,也就是连海开发区,那是市长楼承泽亲自抓的项目,虽然楼承泽很重视,不过这几年的成效也甚微。

    在这种情况下,独辟蹊径,选择从侧翼发力,就成为一个可行的选择。

    不过,冼超闻也知道这个计划想要实施,也会遇到比较大的阻力,就像望海县在靖城市遇到的困境一样,连海开发区才是海州市发展的重点,如果要将资源向侧翼倾斜,恐怕第一个会反对的就是市长楼承泽,因为侧翼的发展或许会对核心区的发展起到带动作用,但那也需要一段时间,而在那之前,核心区的发展是会受到影响的。

    想要推动这个计划,势必会有一些妥协,另外也要有现实的利益,这个利益并不是说侧翼的发展会带动核心区的发展,其实人在很多时候都是非常短视的,必须要有让大家都看得到的利益,那就是河口产业区的发展。

    包飞扬对冼超闻说道:“我在荷花节上招商的时候,曾经向投资商兜售过一个概念,那就是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我的理论是,联系紧密的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