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三章 合作方式

    第九百二十三章 合作方式 (第2/3页)

发价值的市场,做好了对我们也有好处。”

    包飞扬笑了笑:“那我就不客气了,不过你看得也不错,我国的改革开放在不断向纵深发展,要求也越来越不高,像以前那样,随便开放一下市场,找来投资商就能获得快速发展的情况会越来越少,怎么样更好更快地发展,政府也需要咨询。”

    刘钰笑着说道:“需要是永恒的,但不是每个官员都有包主任你这样的眼光,事实上我们看到很多乱象,也很着急,要是真能做点什么,那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好,刘总有这个想法,我们要给你支持。”包飞扬起身同刘钰握了握手。

    包飞扬开始逐渐主持全面工作以后,不像以前只管具体某一方面的事情,就越来越觉得用人的重要性。在望海的时候,县里的干部无论是眼界、知识结构和工作的作风能力等,都与地方的迅速发展有很大的距离,很多事情他都要亲力亲为。

    好在望海的盘子不算大,重点打造的造纸产业园也主要依靠引进外资,其他县属企业的发展更多依赖自身的调整,通过改革和调动大家的主观能动性,基本上还能够让大家跟得上。

    海州的情况和望海不一样,临港经济开发区虽然也是一个处级的单位,但是它是海州乃至海州湾的一个重心,它的格局是要突破海州,放到整个海州湾地区、江北省乃至全国的经济格局当中去考虑,其容量也不是一两个造纸产业园能够容纳。

    海州的人才状况要比望海县好很多,但海州的发展格局不一样,至少目前来说,包飞扬觉得手上还没有足够多的合用的人才,所以他更希望通过外部的智力来解决一些迫在眉睫的问题,趁这个机会,就同刘钰将这件事敲定下来。

    以赞助的形式,临港经济开发区可以得到方圆天下信息咨询公司的专业服务,而方圆天下信息咨询公司借此也可以打入政府市场,这块市场的空间也非常可观。

    除此以外,包飞扬还希望在沪城找到更多可以利用的外力。

    方圆天下信息咨询公司将总部从粤城搬迁到沪城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目前已经在沪城小有名气,对沪城的情况也比较熟悉,刘钰亲自出面,帮包飞扬约了沪城共济大学的城市规划专家陈云良。

    包飞扬对陈云良也比较熟悉,陈云良与管世谊是共济大学在城市规划方面的“双璧”,其中管世谊以古镇保护专家而闻名,管世谊曾经从挖土机下面拯救了平窑古城,并且规划设计了包括舟庄在内的六个江南古镇,如今古镇旅游已经开始在沪城等地渐渐走红,今后几年更是会成为江南最具标志性的特色旅游项目。

    陈云良的公众名气不及管世谊,毕竟管世谊保护和规划的平窑和舟庄等项目已经被逐渐证明成功并为人们所接受,而陈云良所倡导的“卫星城”城市发展模式还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同。

    刘钰也并不认识陈云良,他也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