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六章 陆桥经济带

    第九百二十六章 陆桥经济带 (第2/3页)

“如履薄冰就对了。”陈云良用力点了点头:“一个开发区,起码也有几十万人,你的一个决策可能影响几十万人,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影响到他们几年几十年的生活,你战战兢兢,并不为过。”

    “嘻嘻,陈老师又开始教训人了。”秦雪很俏皮地吐了吐舌头,眸光盈盈的大眼睛看向包飞扬:“包主任很厉害啊,我都没有想到你已经是主任了,包主任今年还不到三十岁吧,看起来跟我们一样,还像是在校的大学生呢!”

    “刚刚陈老师话里的意思,应该是包主任做过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情,我倒是很好奇,包主任能不能说说?”秦雪笑着问道。.

    包飞扬笑了笑:“陈教授那是抬举,我连自吹自擂的本钱都没有,还是不要说了。不过陈老师刚刚那句话我很赞同,年龄不是问题,年龄也不应该成为出问题的借口,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学可以问,我这次来,就是想向陈教授请教一些问题。”

    看到包飞扬又一次岔开话题,秦雪不满地翻了个白眼:“哼,看不出来,你这方面还挺老练的,政客就是政客。”

    “好了,谈正事。”陈云良笑着说道:“昨天刘总跟我说的时候,也给我发了一些资料,不过我有一个问题,像这样的地区规划,你们省里的社科院、凤湖大学都能够做,你为什么要来找我呢?”

    “陈教授是这方面的权威,捧场的话我就不说了。”包飞扬笑了笑:“海州是沿海最早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海州港也是沿海地区几个重要的深水港,海州还是陆桥的桥头堡,应当说海州在官方的表述上,一直是一个重要节点,但是海州的经济一直都不温不火。”

    “海州的问题在于,各方面都比较均衡,但是没有特别突出的,而周边的竞争对手又很多,在垂直体系当中,爬不上去,在水平结构当中,也缺少有份量的部类。”

    “陈教授也谈到了一体化,海州的发展就必须要放到一体化的背景中考虑,如果从垂直体系的角度来看的话,沪城无疑是华东沿海地区居于上层的,然后是江南的苏城、之江的杭城、宁城等,再之后则是凤湖,我们省内的徐城、通城等,作为三四线的城市,海州要甘于做制造装配基地,但是也要谋求更好的发展空间,所以我们也想要跟沪城有更好的对接。”

    陈云良点了点头,改革开放这些年,真正钻在象牙塔不跟外面接触的学者越来越少,陈云良研究的是城市和产业规划,自然少不了要和政府与官员接触,他很快明白包飞扬话里的意思:海州临港开发区的规划希望放在更大的格局下考虑,也是要拜托凤湖、徐城、通城等城市对海州的压制和影响,如果这个规划还放在省里来做的话,还是很难跳出原有的格局。

    “我明白了。”陈云良点头说道:“小包你是我见过的官员当中,不多的具有学术眼界的,不过你知道我手上的课题很多,有些课题的工作主要还是我的学生去做,就算是这样,你也要给我一个选择海州的理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