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四章 船厂整合

    第九百四十四章 船厂整合 (第2/3页)

海州市几家修造船厂进行整合,拿出来和韩国山水集团进行合资的话,可以从在墟沟造船厂和海东船舶修造厂这两家地方船厂来作为和韩国山水集团合资的对象。

    听到陈玉清提出在墟沟造船厂和海东船舶修造厂这两家地方船厂选出一家和韩国山水集团进行合资,包飞扬不由得大摇其头。

    在包飞扬看来,墟沟造船厂和海东船厂的规模都太小,海州市造船企业里最强的还是海州船厂,修理船只最好的也是海州外轮航修厂,这两家合并到一起自然算是强强联合。墟沟造船厂虽然也能够生产钢质渔轮,但是吨位比较小,最多不超过五百吨,而海州船厂可以造最大一千吨的钢质渔轮。海州船厂有一座一千吨级的船台和三座五百吨的船台,墟沟船厂只有一座五百吨船台。相比而言,显然是把海州船厂和海州外轮航修厂拿出来对韩国山水集团有吸引力。

    至于陈玉清所说的海东船厂,更是只能造一些木质、玻璃钢的小型船舶,这样的小型船厂,对于韩国山水集团准备合资兴建的大型造船厂来说,基本没有什么价值。

    但是到了这个时候,陈玉清无论如何都不敢再让步,其他常委意见也是各不相同,支持包飞扬的和支持陈玉清的都有。

    见常委们并没有就这个问题达成共识,薛绍华也没有轻易表态,而是让常务副市长冼超闻牵头,召集相关的部门和单位坐到一起,先讨论一下,看看下面这些部门和单位具体有哪些想法。

    除了包飞扬提出整合造船厂的建议有些不顺利外,在其他方面,市委常委们倒是都愿意对即将到来的韩国山水集团、塔克石油公司等三家企业到海州的联合考察团接待工作表示全力支持,这其中包括包飞扬提出的将造船业写入海州市发展规划,以及对临港经济开发区和合资造船厂公司在政策层面提供支持。

    散会以后,包飞扬先是让薛绍华叫去办公室,向他了解韩国那边谈判的具体情况,两个人足足谈了有半个小时,薛绍华听得是心情大悦。发展临港大产业大工业,一直是薛绍华来海州市的夙愿,现在有了包飞扬的帮助,薛绍华有机会在在自己任内实现这个夙愿,这让他如何不喜上眉梢呢?

    从薛绍华的办公室出来,包飞扬又去了一趟常务副市长冼超闻的办公室。冼超闻一直在等待包飞扬的到来,见包飞扬过来,迎出来把包飞扬让到了沙发上。

    “飞扬啊,你要将咱们五家修造厂都整合到一起,恐怕没那么容易做啊!”冼超闻伸手递给包飞扬一根香烟,面色凝重地说道。

    这次薛绍华安排让冼超闻负责牵头船厂整合改制的事情,不过薛绍华这边暂时还没有什么头绪,散会之后,他坐在办公室冥思苦想了半个多小时,还没有想到什么好办法来怕破解当下的难题。

    “越是不容易做,越是要做啊!冼市长,我们海州市造船产业要做大做强,必须走改制合并的道路。”包飞扬伸手接过香烟,摸出打火机点上,冲着冼超闻点了点头,说道:“我还坚持我刚刚在常委会上的看法,实际上我们海州内河船厂与海东船厂这两家并没有多大价值,就算不进行整合,我也觉得转为私营会比较好,那样才能够发挥小企业的灵活性。”

    在包飞扬看来,如果真要让合资公司在这五家修造船厂当中进行选择,或许也只有海州船厂有一定的价值,就算是外轮航修厂和墟沟船厂,恐怕山水公司也看不上,毕竟一两千吨的船,对于大型船厂来说,都不在考虑的范围内。

    实际上包飞扬要对船厂进行整合的真正目的也不是为了拿出来与山水公司进行合资,包飞扬是希望将这些优势资源拿出来,另外再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另外一家,打造一家新的造船厂,和韩国山水集团、塔克石油公司和方夏陶瓷集团的三方合资造船公司交相辉映。这样海州就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