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章 沁园接头

    第六百三十章 沁园接头 (第2/3页)

正事办了要紧!”明中信一脸惭色地摆摆手,将话题引回正题。

    “也好!”徐老公爷也是杀伐果断之辈,也就不再纠缠于这些,点头应道。

    随即他转头,望向徐二,“徐二,此事由你去办,如果办得好,将功折罪。切记,此去,必须恭恭敬敬将此人迎回来,但在此过程中,你不得多言!”

    徐二眼珠一转,瞬间明白了徐老公爷的用意,连忙点头应承。

    “好了,附耳过来!”徐老公爷冲徐二吩咐道。

    徐二连忙屁颠屁颠上前,将耳朵附过去,听候吩咐。

    徐老公爷虽然在吩咐徐二,但他的目光却不时投向了明中信。

    却见明中信气定神闲,面不改色地拿起茶杯,细细品铭,一点好奇之色也没有。

    徐老公爷暗暗点头,不错,觉得住气,也不为自己的不信任所动容,大气啊!

    “好了,就是如此,去吧,办得漂亮一些!”徐老公爷冲徐二一点头,吩咐完毕。

    “是!”徐二精神抖擞地应了一声,意气风发地转身而去。

    “明师爷,咱们就静待好消息吧!”徐老公爷与明中信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不提徐老公爷与明中信在中军都督府中如何安排,且说徐二,领了军令,带着几名家丁出了中军都督府,直奔南城秦淮河而去。

    秦淮河,中国长江下游右岸支流。古称龙藏浦,汉代起称淮水,相传秦始皇东巡会稽过秣陵,以此地有“王气“,下令在今南京市区东南的方山、石硊山一带,凿晰连岗,导龙藏浦北入长江以破之,唐以后改称秦淮。唐杜牧《泊秦淮》诗行世后,秦淮河之名始盛于天下。李白《留别金陵诸公》诗中,也有“六代更霸王,遗迹见都城。至今秦淮间,礼乐秀群英”的诗句,出现了“秦淮”河名。

    秦淮河有南北两源,北源句容河发源于句容市宝华山南麓,南源溧水河发源于南京市溧水区东庐山,两河在南京市江宁区方山埭西北村汇合成秦淮河干流,绕过方山向西北至外城城门上坊门从东水关流入南京城,由东向西横贯市区,南部从西水关流出,注入长江。

    秦淮河大部分在南京市境内,是南京市最大的地区性河流,历史上,其航运、灌溉作用,孕育了南京古老文明,被称为南京的母亲河。

    大明朝,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富贾云集,青楼林立,画舫凌波,成江南佳丽之地。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元宵节时在秦淮河上燃放小灯万盏,秦淮两岸,华灯灿烂,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

    而秦淮夜色,则是南京城的一景。

    夜晚的秦淮河畔,宛如半掩素纱的娇娘,朦胧中带着几分妩媚。恰如一首诗中说的“十里秦淮,十里珠帘”。去南京游玩,夜晚不能不去秦淮河。

    秦淮灯火甲天下。夜游秦淮,泛舟观灯一饱眼福自不必说,还有各种小吃让你一饱口福。特别是在白鹭洲“风情万种”大舞台观看大型水上实景演出《夜泊秦淮》,肯定能让你大开眼界。

    桥是江南水乡的魂灵,也是秦淮河的魂魄。水上之旅穿过的第一座桥便是文源桥。夫子庙又称孔庙、文庙,用来祭祀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文源桥,顾名思义,即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源远流长。

    虽然孔圣儒家文化盛行于秦淮河畔,但秦淮河更加著名的是,秦淮美女桃花地。

    继续前行,一股幽香袭来,河畔原来蔓延着层层叠叠的青柳与夹竹桃。经过平江桥,有水上“明珠”之称的白鹭洲,把一幅五彩斑斓的夜景图陈列在我们的眼前。这是明代开国功臣中山王徐达的私家花园,得名于诗仙李白的诗“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这里也是一个以桥为特色的园林,园内宛如襟带的小桥有15座,座座典雅玲珑。什么独孔桥、三孔桥、七孔桥……短的如玉帘,长的若玉带,淋漓尽致地点缀着幽丽的园子。一座红黄相间的牌坊横跨水面,上书“风雅白鹭”。据传南朝时这里已是佳丽如云,及至大明,成为秦淮佳丽学习技艺的场所。

    且说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