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二章 南疆局势

    第六百四十二章 南疆局势 (第2/3页)

,更不用说是要朝廷赈灾了。

    “现在,在云南镇守的是黔国公,你想必知晓吧?”明义斟酌着缓缓道。

    明中信点点头,不错,来之前,他确实进行了一番调查,当然知晓这位大明开国功臣之后黔国公沐王的来历,而这沐王府在云南的政治势力当中可是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在云南人的心目中可是甚至比皇上的威信更高。

    话说大明开国功沐英,祖籍安徽定远,八岁时父母双亡,被大明太祖朱元璋收为义子,赐沐姓,取永沐皇家恩泽之意。沐英一生提枪勒马,平疆扩土,战功赫赫,在功臣庙中列位第六。1392年(洪武二十五年)农历六月,沐英病逝于云南任所,年仅48岁。朱元璋十分痛心,命其归葬京师,追封沐英为黔宁王,谥昭靖,侑享太庙,子孙世袭黔国公爵位。

    当代黔国公乃是沐昆,乃沐英五世孙,因三代沐琮无子,故此嗣后,成为第六代黔国公,字元中,本为沐讚之孙,初袭锦衣指挥佥事。1498年,第四代黔国公沐琮身死后,因其无子,朝议以昆西平侯裔孙当嗣侯,而镇守云南的大臣们为之争辩,称云南人只知黔国公而不知西平侯是何许人,如果让西平侯嗣黔国公位,只怕云南人不会钦服,会产生动乱。大明孝宗朝议之后,深以为然,令沐琮将其过继为子,让其嗣公,依旧让沐氏镇守云南,掌征南大将军印。

    说到这征南大将军印,却并非沐英所领,而是由明仁宗即位后,加封沐晟为太傅,为沐晟铸造征南大将军印信,此后沐氏家族镇守云南的都兼任征南大将军。

    至此,沐氏家族可以直接指挥调动云南所有军队,并对地方官员有监察之权,同时节制安南、真腊、暹罗、占城、苏门答腊等明朝属国,直至如今。权力之大,虽朱元璋的凤子龙孙,也望尘莫及。沐氏家族恩威并用,在云南乃至周边属国威权日盛,他们即使不怕天高地远的朱皇帝,也会怕沐国公的。

    “沐王府在云南经营多年,大权大握,初代沐英,通过推广军屯、移民垦殖和招民垦种之法,开垦了大量土地,在未增加云南百姓负担的前提下基本上解决了明朝驻滇官兵的给养及其转输等问题,大大缓和了滇中激烈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继承者更是依照祖先的政策治理滇民,令云南局势日渐稳定。由于沐氏家族对西南边陲的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深得云南百姓的信任和爱戴,大明朝廷在对云南的管辖问题上,自明太祖伊始便对沐氏家族产生了深深的依赖。”

    “本来,如果沐王府一直保持着这般控制力,云南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是,在大明景泰年间,沐璘代其从弟沐琮出镇云南后,由于自身能力的问题,以及沐氏家族内斗日益激烈,令得沐王府的威望以及对云南的控制力在总体上都显现出了不断下降之势,到如今,云南好多府已经不在沐王府的控制之下,形势日益严竣。”

    “哦!”明中信点点头,不错,任何一个统治者统治时间一长,自是不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毕竟,花无百样红,人无百日好,也属正常。

    明义继续道,“经过这么多年的经营,云南行省境内早已形成了迥异于内地的政治结构。

    其实,云南行省的政治形势可以以一句话概括,“云南民夷杂居,内置府,外设宣慰等司为藩蔽。”云南以“三宣六慰“为代表的外边政区地处云南边疆的外环地带,形成西南边疆的藩篱护卫态势。

    一方面,采取与内地完全一致的统治方式,“置藩、臬、郡、县,吏、赋役、学校”,设卫所屯田,以大军镇守,严密管控。另一方面,建立府、州、县政区,但考虑到土人经常反复,如果以汉人治之,则会出现不得要领,无法领导土人的情形出现,故此,仍旧用当地土官世代镇守,这样,形成了土官与流官相处的土流并治区。这些就是对边境之内的疆域统治的政策。从而,争取实现“华其人而衣冠之,土其地而贡赋之,秩其上下,区其种类而官治之”的政治目的。

    与此同时,云南行省则于布政司管辖的府、州、县之外,不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