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三章 钦差现身

    第七百四十三章 钦差现身 (第2/3页)

不得而知,显然,这就是平时公告大家张贴公告的地方。

    紧随而后的却是一座大门,却是普通一些,同样是飞檐,却是比之有些低矮,飞檐下是一块匾额,上书四个大字“宜良县衙”。

    至此大家才知晓,此乃宜良县衙正门,左右是一溜围墙紧紧围起了县衙。

    未曾想,明中信居然在这短短时日就建起了县衙,还建得如此雄宏。

    但这般建立的县衙能够承受得住地龙翻身吗?他们深表怀疑。

    同时,他们心中不由得对明中信升起了一丝埋怨,如今宜良还未正式摆脱地龙翻身余震的影响,耗费财力物力建起这县衙,如果承受不住余震,再次毁坏那就得不偿失了,更兼这样的时刻,城内还未曾全部建设完毕,你就建了县衙,这真的好吗?是不是有些好大喜功的意味?

    蒙巾人也皱眉不已,不由得将埋怨的目光投向了明中信。

    至于满面胡须之人也有些不以为然地看了一眼明中信。

    明中信对这些仿佛没有一丝感觉,翻身下马,冲蒙巾人笑笑,伸手延请道,“请入内歇息!”

    众人纷纷下马,自有下属收罗马匹。

    一行人缓缓步入了这新建成的县衙。

    迎面而来的是照壁,照壁之上空呈现的是一缕飞檐,显然,那就是大堂。

    转过大堂,人们瞬间发现,大堂左右却是一片空旷,无一物无一屋,只有一座孤独的大堂立大那儿。

    一时间,大家为之愕然,这是还没完工啊!

    “这座县衙其实乃是在百姓们强烈要求下建立的,明师爷其实不愿意劳民伤财建设县衙,但百姓们一致要求,说是没有县衙大堂大家心中没底,也没有个归属感。其实,百姓们的意思是想要让明师爷有个歇息的地方,只因为,这些时日明师爷太过劳累了,连个歇息的地方都没有!”说着,严主簿将钦佩的目光投向明中信,眼中也闪过一丝痛惜。

    与此同时,云老爷、严秀才及学员们也是纷纷将痛惜的目光投向了明中信。

    蒙巾人与满面胡须之人听着严主簿的解释,再看到这一幕,心中却是一动,看来,这明中信深得宜良民心啊!

    “说这些干什么!来,先行进去歇息歇息!”明中信却是淡然一笑,制止了严主簿的解说。

    众人鱼贯而入,纷纷落座。

    大堂却是没什么与众不同的,不过就是县衙大堂的标准样式。

    抬头望去,大堂正面上书“亲民堂”,坐北朝南,高耸威严,在建筑上是县衙署中最为宏伟的,在职能上也是最为重要的,全县所有的大案、要案、命案都要在这里审理,大堂为五楹厅堂,中间为三楹公堂。

    大堂内,正中屏风上绘有山水朝阳图,山正、水清、日明,即“清正廉明”,这与宫阁上方所悬匾额“明镜高悬”可谓异曲同工,意即告诉百姓本知县办案公正、廉明。“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这正是身为一任知县所应有的品格和气度。

    屏前高出地面约一尺的地方称作“台”,台上四根柱子围成的空间称作“官阁”,是知县审案时所在的地方,由于官阁四面通风,冬天断案时,通常在台上的案下放一火炉,以供知县取暖,所以官阁又称为“暖阁”。案上通常置文房四宝、令签筒、惊堂木等升堂用品。案的旁边有一木架,上置官印及委任状。官阁顶蓬上绘有三十六仙鹤朝日图,象征皇权一统,四海归一。

    几名学员端着茶盏从后堂走了出来。

    却原来,赵明兴早在他们来到大堂之前,就已经率领学员们步入后堂准备奉茶。

    明中信环视一周,抬头望向大堂外。

    众人却是不解地望了他一眼。

    然而,明中信不说话,大堂之内却是一片安静。

    就在此时,突然,大堂之外传来一阵急步之声。

    明中信一听,瞬间面上浮现出一丝笑意,随即他冲赵明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