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贾平章安插的钉子

    第二百四十三章 贾平章安插的钉子 (第3/3页)

院之职。

    大宋建政以后,三人虽然很快被免去枢密院的兼职,但“重文轻武”已逐渐发展成为大宋的一项基本国策,明显表现在这枢密院的班子组成方面了。

    大宋南下时期,朝廷始终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之下,国家需要将帅出来承担保家卫国的重任,武将出任枢密院使副之事才变得让人们容易接受,众多将帅皆历任枢密院长官职务,如韩世忠、张俊、岳飞、赵葵等。

    孝宗曾手诏宰相虞允文说:“朕方欲武臣为枢密。”

    这表明了时代的一种需求……一种变化。

    然而是有大宋还是有其惰性的……本来由宰相兼枢密院之职,二府决策班子渐渐合为一套,贾平章那段时间如鱼得水呢……但是等到刚安定没有几天,贾平章的反对派群起而攻之,竟然又把两府拆开了。

    在枢密院领导班子中,仍然是文臣占据上风。

    此时发生了一些变化,一般的武臣都较为支持贾平章;而一般的文臣则态度不明朗,他们首鼠两端。

    此外,武臣为枢密使时,常常被二府的文臣同僚所蔑视。

    贾平章把李庭芝安置在枢密院中,正是需要这个样子,他好借机把李庭芝完全收到自己的派别之中,使之成为插在枢密院里的一枚钉子。

    因为李庭芝可以算是主动放弃了兵权,是地方军阀的典范,同时还在地方管理上建功立业,贾平章的反对派也不得不捏着鼻子认可这种安排了。

    《民声》报上已经有人提到了军政专业化的说法,而且还是以流求岛为例,指出他们的所谓军部极为专业而高效……迄今为止,未尝败绩……除了武器无比精良,军人训练有素外,也许还是与专业化、正规化有关。

    贾平章观察这篇文章所引发的争论……可惜的是,没有争论!

    《民声》报一直被认为是民间报纸,那上面都是小民之言……那些小民如何能懂得朝廷大事?!

    好吧,贾平章还有后续手段可以施展。

    眼下,如果能彻底收服了李庭芝也是一桩好事。

    他笑眯眯地看着李庭芝与廖莹中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