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大宋红水溪工业园区(一)

    第三十一章 大宋红水溪工业园区(一) (第2/3页)

无耻了。

    再说了,这个时空士人的生存方法很多的。

    大宋到了南宋时期,赋税成为最重要的经济来源,特别是其中的商税。

    地方税收的情况直接决定了官员的前途,可是有时候有水平的士人不愿意干这个职业,没有水平的人又干不了。

    所以在一些中小县城里,只能由县令之类的人兼任了。

    胡进县令当然不能下到基层去收什么过税和坐税,他在这里主要实行买扑制。

    现在临安县城的经济体量还是太小,他都没有雇佣什么拦头帮助收税,只是让县城里各个行业中的大户承包每一年的税收,以他们为主体征税。

    然后允许那些大户们向着同行的其它商户征收。

    这样的办法,胡进县令是省事了,但是税收总额也不会太高。

    所以上级对他的考评也一直是平平,没有啥能减少磨堪时间的业绩,更别说直接升迁了。

    可是对这一些,喜好禅学的胡进县令也不是太在乎,说得过去便成。

    所以当穿越走私者们在质押或购买货物时,这些个期间发生的税物,人家商家早都事先缴纳过了。

    到了南宋时期,大宋政府历史性的彻底实现了货币制税收。

    张国安事先问好了他开办作坊所要缴纳的税种,算了算,竟然有十一二种,加起来也是不低呢。

    有些税种名字还怪呢,他一一都问清楚了后,愤怒地想,我这还没有要打官司的意图,这里的法制建设费就要先交了!

    但是那个帮忙办理登记的牙郎马云却骄傲地说:“胡进县令一心向佛,某县是税种最少的县城了。”

    了解了真实情况后,张国安和王德发也不得不认同这一点,他们这一路都没有遇到所谓收税的“拦头”,不是他们幸运,而是人家胡进县令没稀得设立。

    换成别的地区,可能不只是遇上一次了!

    “拦头”是没有工资可拿的,他们的收入直接和税收多少挂钩,所以会是什么样子,你懂的。

    真正走近了大宋,你就会明白,它也许又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可爱了。

    这个大宋政府开创了无数税种,当时的人都不能一下子列举清楚,他们自己都称为不可以遍举,亦不能遍知。

    这些税种多数极其琐碎,针头线尾都打主意,说起来简直有失国家体统,像是宋子强那个爱算小账的老婆了。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它们大多是适应摊派的需要而临时发明了某种税,有的后来遂成为定制,其中以“经总制钱”“月桩钱”“板帐钱”三个大项目下数百个税种作为主体。

    “经总制钱”是经制和总制两个官署先行征收的,所以以官署命名。

    经制钱是起源于经制使司在镇压方腊起义后的财政危机摊派,它附加在各种税收之上,比如附加到酒专卖上面的是“权添酒钱”。有趣的是后来提刑司,学事司诸司也都进来插一脚,每个部门都要加派,于是“权添酒钱”变成了“诸色添酒钱”。

    总制钱呢,则为宋朝南渡初财政困难中所创,也都全是琐碎的杂税,如勘合米墨钱,二税畸零剩数折纳钱、投税印契税钱、得产人勘合钱、茶盐司袋息等等,没人能一下子说清楚。

    “经总制钱”在宋朝财政危机的年份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绍兴三十年达到近两千万,当时大臣称,当今经费,多依赖经总制钱,晚一些的叶适也称户部日常之用,十分之八出自经总制钱。

    第二大项的“月桩钱”是军费摊派,户部要求地方每年解送多少钱到中央去,至于地方怎么弄到这么些钱,户部是不管的。

    地方生钱的法子很琐碎,名目繁多,奇思妙想,令人赞叹。

    比如“户长甲贴钱”“保正牌限钱”等多数名目都看不懂,只看懂了两条,两次诉讼不胜要罚款,获胜也要交欢喜钱,缴纳牛皮筋角要额外收钱。

    第三大项的“板帐钱”也是南宋初年财政困难的产物,交田赋时“耗剩”的粮食由官府笑纳,“靡费”的布帛也由官府笑纳,失窃物品追回后,官府也收入仓库,此外还有无数其他收法,反正官吏们的智慧和发明能力是无穷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