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仇日反高丽的刘行首

    第五十五章 仇日反高丽的刘行首 (第3/3页)

简单的常识可以击败一切高深的社会学理论。

    所以,张国安的办法让全体人心服口服。

    大家都支持,所以红水溪工业区发展得快,当然,还要为它的产品找个平台来推出去……刘家珍宝行这个地方很合适,毕竟,他们才不想自己出来卖。

    这第三个却是失败了。

    珍宝行行首刘钱拒绝了与倭商的联系,高丽商人更不行了。

    这家伙不仅反日货还反韩货!

    原来他也有痛心事。

    北宋时期的对日贸易,主要是民商贸易,因而中国史书很少记述,日本史书虽然有所记述,但也不全。

    在北宋一百六十余年间吧,宋商船赴日次数约为七十次,比五代十国时期尤为频繁。

    宋商到日后的交易方式,仍依唐例。

    商船进入博多湾,监视所派人去检查并上报大宰府。

    大宰府派通事至该船验看来市舶司发给的公凭、船员名单、所载货物的品种名称,然后呈报太政宫,等待批准交关贸易。太政官接到大宰府报告,即行召集有关大臣公卿会议,一经决定准许贸易,该商人从进港起至回国启航止的食宿由鸿炉馆按例供应。

    宋商船赴日所载货物大体为:锦、绫等丝织品,还有瓷器、药材、香料、苏芳、书籍、文房具等。这些商品在日的售价相当昂贵。

    那时上层的日本阶层以用大宋商品为骄傲。

    宋商售完所带的货物,又购进日货运回宋朝出售。

    购自日本的货物大体为:砂金、水银、硫磺、木材、工艺品、日本刀等。

    最大的一笔生意是一次就购买硫磺五十万斤。

    一把精巧的日本刀,在宋价值“百金”。

    宋商人在博多湾以七十贯文或六十正绢买一颗“阿久也玉”,即日本尾张蚌珠,回国后可卖五万贯。

    所以宋商在对日贸易中一个往返所获之利,是难以估计的。因此,宋商赴日的船只逐年增加。

    那个时候刘家就开始去日本经商了,但是一方面是宋日两方贸易不平衡,另一方面,宋商船入日的船次太多,由最初大体上一年一船次,直到最后增至一年四船次。

    这个宋船入日次数和人员的增加,同时就增加了大宰府鸿炉馆接待的费用。加之,这时日本国内农民破产,税收来源枯竭,国库空虚,很难拿出巨额款项来维持宋商的食宿费用,但又不能禁止宋商赴日贸易。

    所以日本朝廷从宋商来日最多的一条天皇时期开始,对来日的宋商船发给官碟,规定年限实行定期贸易。

    但是,宋商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下,不想遵守规定,他们经常提前来日贸易。

    不按规定年限来日的船只被大宰府查出后,就拒绝该船贸易。

    刘家就是其一个。

    但是当时刘家总是能找到办法,大宰府不准入港,他刘家就以船遭风漂来日本的借口,进入日本其他港口,诸如若狭、但马、越前等,距离京都较近的地方贸易。

    由于被抓的次数过多,结果刘家的商船竟然被倭人永久拒绝来日贸易了!

    当时,听完珍宝行行首刘钱的陈述,吴大鹏和万士达绝对点头同情,太不像话了,这是歧视性贸易!

    太不公平了!

    珍宝行行首刘钱当时就笑着说:“呵,家门祖上留下的家训,誓不卖倭货!倭商多次来求某,某从不搭理……你可见我店铺里有倭货?”

    万士达赞叹地说:“真是有优良家风的家庭啊……”

    那他为何也不与高丽商人来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