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北方奸相阿合马

    第八十七章 北方奸相阿合马 (第3/3页)

    别儿哥虽然退回,但此后两蒙古汗国经常为领土争端发生冲突。或者说一时间整个原本的蒙古帝国正在混战中。

    大汗忽必烈无法从伊尔汗国那里得到物资上的支持,不过却可以得到一些回回工匠,可以为他们制造回回砲。

    而且现在他们刚刚定都在大都,大部分人还都居住在帐篷里。

    整个北方地区一切都刚刚平定不久,老百姓手里啥也没有,加税或是直接抢劫是没有用的。

    大汗忽必烈只能无奈地叹了一口气,一种悲伤之情充斥了整个金色的大帐。

    阿平章阿合马眨着湛蓝的眼睛,恭谨地说:“无比英勇、睿智的大汗,我们可以暂时不用武力,可以用恐吓的办法来得到。

    至少要让他们交出一批水晶球来,破坏他们的希望,并且让他们在醉生梦死的情况下消磨掉一切反抗的意愿!

    狮子的吼叫也是一种武器。”

    大汗忽必烈点点头,说:“这样的事情,你去办吧------”

    阿平章阿合马毕恭毕敬地倒退着出了大汗的金帐。

    这时候,他看到了金帐外面那插在地上的巨大的九斿白纛,那悬挂在大铁圈上的,九条纯粹用白马尾毛编织的飘带,在蓝蓝的天空下正在微微飘动,展现出一种难言的霸气!

    这将是一个伟大的帝国,他阿合马将与这个帝国同在!

    回去后,他马上着手准备了。

    一是派出人马去向大宋政府讨要水晶球,不给------就出言恐吓,再不给,就算了,反正也不吃亏。

    二是他安排了人手,准备去那个什么海外流求荒岛击杀海外行商,不可以让他们成功!

    破坏总比建设容易吧。

    在这个时空,南北方还没有完全撕破脸皮,还在做着生意呢。

    他们现在做生意的地点就是在樊城。

    1336年那会儿,襄阳城连同城内大量物资、武备也在内讧和自相残杀中落入鞑靼人之手,劫掠殆尽后被焚毁一空,并将襄阳居民全部强迁到鞑靼统治下的洛阳地区,襄阳城成为一座废墟。

    襄阳也失去了其河南屏障,成为直接与鞑靼接壤的边防前线。

    此后,襄阳除一度为鞑靼人所占有外,基本上于荒于人烟状态,直到宋理宗时代的1251年,京湖安抚制置使李曾伯派荆湖副都统高达、幕府王登率二万一千名荆湖军才收复襄、樊两座毁弃的空城。

    襄、樊二城隔江对峙,宋军在江中立木桩,用铁锁链连接,中间铺以木浮梁架设的浮桥将二城联为一体,使之守望相助,互为犄角、唇齿相依。

    襄阳南有岘山山脉,西有万山遮蔽,汉水成东北二面的天然屏障,东南有鹿门山拱卫。

    经过高达几年对襄、樊二城的修复,让驻军家属移居襄阳,通过浚河、开渠、屯田、免租、移民等活动使襄、樊渐渐恢复生机。

    虽然没有恢复到昔日“甲于西陲”的实力。

    但也重新成为“城高池深,兵精而食足,师出必克,敌入軏败”扼水陆要冲的军事重镇。

    即使南路不通,依靠优势的水军,也可保水路与郢州、江陵、武昌的畅通。

    大宋政府在这里储备了十年的军备。

    1261年,忽必烈听取背叛了大宋的水军将领刘整的建议,到武昌用玉带贿赂南宋所倚重的京湖制置使吕文德,请求在樊城外设立进行两国边境贸易的榷场,获吕文德同意,鞑靼人又以防盗为借口骗得吕文德同意在鹿门山筑围并建筑白鹤堡,这样就在宋军的鼻子底下建立了立足点。

    大宋与鞑靼在此的商贸活动一时还挺红火。

    鞑靼商人卖些牲畜中草药,大宋商人卖些丝绸茶叶,总之,买卖还挺红火。

    两方面各自收各自商人的税务,一时间相安无事。

    京湖制置使吕文德还被表功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