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刺桐城来人了

    第二百一十三章 刺桐城来人了 (第3/3页)



    那里的人现在也不少,特别是一道河上游的小煤窑被炸开了作业面后,那里的产煤量开始加大了。

    开矿的炸药用的是张国安和安静冒着危险制成的胶质达纳炸药,果然威力十足,没有几下子,就把小煤窑的洞口炸开了,还好,煤层挺厚的,挖了一下子,大约有三米左右,关键是煤的质量不错,可以制成焦炭。

    大宋在北宋时期就开始使用焦炭,到了南宋,更是普及了。

    当几条海船的石炭和大约五公斤的黄金都运送回八道河地区后,张国安更高兴的是那煤炭的质量极好,正儿八经的是柴煤,非常适合炼焦炭。

    这个时候,他知道最好的煤矿还是在淮南,但是那个走私海盐的沿江制置使,还没有派来人联系,或许是快过年了的原因?

    如果他不愿意做这个生意,那么,自己将来也一定要下手了,那里的煤比流求之地的煤好开采太多了。

    这一次与一道河城堡换防,他没有让半大小子们去,派出了一水的大宋人队员。

    一是那里的黄金砂基本没有了,四处再找,也没有发现有新矿点;二是相对而言,八道河地区才是发展的重点,加上现在又招了新兵,要加强训练。

    事实上,他是担心流求北部的冬天,那里经常是阴雨绵绵的。

    所以他们回来后,张国安让鲍威队长重新安排了一下,张德培就升职了,成了侦察小队的队长。

    所以,他现在轮流带着自己的队员们训练他们旗语,这是他非常喜欢的事情。

    看着那三条海船进了河口,张德培又用望远镜看了一下,确实安全。

    城堡上的炮口挡上了木板,下面看不到上面有大炮了。

    这是张国安的要求,来这里经商的人,几乎人人都要问一次,那管子是做何来用的,总回答,就烦死了。

    现在来这里的商人大多是鬼头鬼脑的,因为他们是走私者。

    吸引他们的有三样,一是海盐和精盐,二是皮子,三就是白酒了。

    这三样,恰恰都是大宋政府垄断经营的产品。(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