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一个时空两种心态

    第二百五十八章 一个时空两种心态 (第3/3页)

  这一下子可好,刘整开始忙了起来,这简直是让他白手起家一样的重建,他的心态一下子不好了,让他上哪里去弄更多的军需?!

    张弘范现在的心态也不好了------

    在平息李璮之乱时,他严以律己,廉洁奉公,处理日常工作,公平合理,信赏必罚。

    士兵有疾病,一定要亲自去探视,照顾医药治疗,不幸而逝世的,一定要把柩骨送回故乡;上级有赏赐一定分给群众;有军功而未获酬赏的,一定为之代请陈说,不得请求,不止。

    这些看来是很平常的行为,但发自内心、持之以恒,在士兵中受到很多人的爱戴和信赖,逐渐取得了很高的威望,成为忽必烈很器重的一个青年将领。

    李璮之乱被平息之后,鞑靼强盗集团认为李璮掌握地方的兵民之权,因而能够为乱,所以商议罢免势力较大的世侯的官职,张弘范的行军总管一职被罢。

    到了1265年,他调任大名任管民总管。

    未上任之前,他改穿便服微行出访,到各处调查民间疾苦。发现了收租的官吏们非法加派,群众怨声载道。

    于是他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惩办那些不法的仓吏。

    由于这些措施,很快就取得群众的拥护。那年又适逢大水,他没有请示就决定免除了灾区的全部租赋。管理财赋的部门认为他犯了“专擅之罪”,要给他以处分。

    为此,他请求赴大都直接向皇帝申诉。见忽必烈后,忽必烈问他:“你有什么要申诉的?”

    他说:“我以为国家把粮食存在小仓库里。不如存在大仓库里好。老百姓因为遭了水灾,交纳不上粮。如果一定要从农民口里夺取粮食,政府的小仓库当然会充实起来,但老百姓就会死绝了。

    等明年就会一粒粮也收不到!

    首先要让百姓活下来,以后才会年年有收获、家家有余粮。

    农民有了余粮,那不都是国家的粮食吗?这就是我所说的大仓库!”

    大头目忽必烈点头称赞,夸奖他懂得治国的大道理,就不再追究他的专擅之罪了。

    但是,他现在正在想办法帮助大名路的百姓走出去年的水灾困境呢。

    大头目忽必烈下令了,今年的诸种税务再增加一成,重建水军!

    大名路管民总管张弘范马上满嘴的苦涩,心态极坏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