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人性化的城管方式

    第二百六十七章 人性化的城管方式 (第3/3页)

    他早都亲自经历了,不怕的。

    大宋的历代政府都有通过立法保护商贩合法权益,从宋太祖开始,就曾多次下令,不得苛留行旅,赍装非有货币当算者,无得发搜索,又诏榜商税则例于务门,无得擅改更增损及创收。

    这和张国安在流求海关的要求是一样的。

    张国安相信,郭子仁不会遭遇没事找事的城管,因为大宋政府对商贩是人性化管理和支持。

    在唐代及以前,商人只能在规定的地点即设有围墙的坊市内从事交易活动,坊市闭门以后及开门之前,无故行走者将受到被打20鞭子的处罚。

    到了宋朝,由于商业活动增加,城市布局已打破了唐代坊市界限,城镇和乡村集市均可随处摆摊开店,营业时间不受限制。

    大宋政府不但不予干涉,甚至明令保护。

    宋太祖就专门降旨:“令京城夜市至三鼓以来不得禁止。”

    由于朝廷的保护,城市小贩更加活跃,大街买卖昼夜不绝,所以郭子仁也摆摊开始展销,很正常也没有人管。

    但是大宋的城市管理者同样会遭遇相同的问题:商贩侵街,影响市容交通。

    为此,大宋政府设立了相当于现在城管的“街道司”。

    街道司虽然也有维持城市的卫生、整修与日常秩序的职责,但绝不会成天驱逐小商贩,闹得鸡犬不宁。

    可是小贩侵街占道问题屡禁不止,大宋政府为了顾及小贩的生计,一般不主张轻率粗暴地惩处小贩。

    他们集思广益,绞尽脑汁,最后终于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在街道两旁适当距离,竖立“表木”,作为禁止侵街占道的红线。

    红线之内,允许设摊、开店,侵出红线之外就要受罚,而且这条红线还是可延长的,摊位足够用了。

    《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两头就立有四根“表木”,桥上两边,小商贩开设的摊位,都在“表木”的连线之内,中间留出通行的过道。

    这样,既照顾了商贩的生计,又不至于妨碍公共交通------很简单地就解决了,根本也不会造成鸡犬不宁的现象。

    郭子仁摆的摊位就是表木之内,所以,没有人管他。(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