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神刀与工具件

    第三百三十二章 神刀与工具件 (第2/3页)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门前看大戏。

    圆锯比带锯对材料要求更多一些,但是也不是攻不破的难关。

    胡镇北厂长当时不停地寻找所谓的好铁,最后还是张国安岛主帮助他实现了坩埚式冶炼法。

    这种冶炼是指将铁矿和木炭等燃料一起放在坩埚中,然后加温使矿石还原为铁,最后得到相对纯净的钢铁制品的一种冶炼方式。

    这种冶炼方式,其实在我国早已有之,最少在西汉中晚期至东汉中期就已经出现,而且各方面技术的发展都已十分成熟。

    张国安岛主随着与福建地区的商贸来往,终于得到了所谓的“红土”,这就是福建漳州地区的铝土,也就是三氧化铝,这种原料先天是最好的耐高温材料。

    用它制成的钳锅耐火度能达到1600℃!

    因此这种坩埚都完全符合钢铁的冶炼要求,完全可以冶炼出全液态的坩埚钢。

    事实上,中国在汉代时期就已经能用这类钳锅冶炼出液态的钢铁了,这远超西方了……

    但是,这种坩埚冶炼法由于产量不高,技术又相对比较复杂,无法跟上中国古代大规模用钢的需求,尤其当灌钢法出现后,它更是无用武之地,因此在汉代以后被逐渐淘汰,早已消失不传……

    到了大宋时期,竟然能使印度乌兹钢成为了什么雪花镔铁这样的名贵钢材……印度乌兹钢实则是一种半融化状态的钢,即胶状的坩埚冶炼钢法,刨去原材料特殊这一点,单纯就技术上看,印度坩埚炼法的难度显然低于全液态坩埚钢。

    但是,由于中国古代工匠自己放弃了坩埚炼法……很久后,又从印度乌兹地区通过西域引进回坩埚炼法,但是,这时候也跟着人家学起了半融化炼钢法了。]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印度乌兹钢一点点也不神奇,因为他们的铁矿纯度很高,这是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所以,当他们的铁矿在18世纪用光后,就没有什么乌兹钢出产了。

    现在,他们的乌兹钢卖到大马士革后,在那里打制成刀,这就是所谓的名刀……说实话,它没有传说中的神奇,对砍的话,不是那面世界里一种普通合金钢的对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