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平章贾似道的三个办法

    第八十九章 平章贾似道的三个办法 (第3/3页)

    她道别后,起身回驾,不置一词。

    但是,平章贾似道的三条办法最后都通过了,没有人再能想出更好的办法。

    其实还有其它的军阀也在注意当前的局面。

    此时,两淮置制使李庭芝也在思考着眼下的局面。

    历史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大宋守住了襄阳,殿前副指挥使范文虎也成功救援,那么两淮置制使李庭芝也不用筹集军队前往襄阳救援而遭惨败了。

    他只要经营好两淮重镇扬州城即可。

    前文说过,扬州城是号称有盐都之名。

    两淮置制使李庭芝初到扬州时,这里刚刚遭受战火之灾,到处是残垣断壁,一片凋敝,许多煮盐户都逃到城外。

    为了尽快恢复经济,两淮置制使李庭芝下令全部免除扬州百姓所欠的赋税,同时借钱款给当地老百姓重建家园,待百姓居舍建成后,又免除其贷款。

    这样,只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盐利也逐渐兴旺起来,渐渐地,扬州城的面貌焕然一新,甚到许多蕃商也都回来了。

    早在唐朝开始,扬州城就是商贾如织的重要商业城市。

    当时,来自己世界各地的蕃商在扬州经营珍宝和贵重药材,同时从这里购买丝绸或是大唐特有的药材。

    到了大宋时代,愈加繁荣,据称每十人中,必有一蕃人,其繁华可见。

    战乱破坏了这一切,但是两淮置制使李庭芝有信心恢复这里的盛景。

    本来开始挺好,发展十分顺利,但是不久,他发现扬州的海盐受到什么流求海盐的猛烈冲出,许多官营煮盐作坊纷纷倒闭,一些私人煮盐享户刚刚回来不久,又要跑了,不过听闻是跑到流求那里了,听说那里的海盐动辄如小山一般高。

    两淮置制使李庭芝不得不改变发展重点,变转卖煮盐为转卖海盐,同时大力支持丝绸业,这样,扬州城才继续得以恢复和发展。

    在军事上,他同样看重,不仅配上了军器所所出产的大型石炮,也从军部中得到了大量的水泥来修整城墙;后来,又配给他火绳枪和火箭,他试之后大喜,认为是守城之利器!

    但是,他的幕僚之首,三迁至主管机宜文字的陆秀夫却进言道,有如此守城利器也不能万无一失,扬州城人口众多,所需粮食与薪柴,无一不从外面运进。

    若是没有了粮食,军民何以守城??

    此言有理。

    陆秀夫说这话时,他当然不知道,自己的超级晋升之路已经断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