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被忽视的重大发明

    第一百三十六章 被忽视的重大发明 (第3/3页)

,这样之后,他们清除泥土、岩屑和汲取卤水的深度都大大增加。

    所以在大宋时期就打出三百米的深井真不算啥。

    但是,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一个是它的工作时间要超长的。

    打一口过百丈的井,也就三百米吧,用上三五年是正常的,再深一点,就算用上十年也是正常的……这是一种巨大的投资,而且具有冒险性。

    第二个就是开凿过程费人工啊,还有畜力。

    想想吧,超过三丈的立轴式的大绞盘车------无论是靠人工还是畜力来驱动,累极了啊。

    井深了,而且以前没有钢丝绳,用的是竹篾绳……因此那篾索断落,钻头失落,井壁坍塌使钻头被卡死等,事故是常常发生的。

    第三个就是开凿结果的准确度问题。

    投资巨大,浪费人工开凿了好多年后,但是结果一无所获……这都是常有的事情。

    所以,有点能力的大工匠都是极其高傲的,轻易请不到。

    针对这些难度,王德发主家做了相应的改进。

    他把筒套管都改成了铸铁式,这样,筒套实现了标准化建设,它们的直径相同,而且接口处都是同一标准,不用费力密封。

    井架也实现了有缝钢管化,不仅更为坚固而且装卸方便快捷。

    他们的顿钻钻头由于使用了中碳钢,在重量和坚硬度上都远超这个时空的水平,特别是由于采用了那面世界顿钻钻头的外形,因而更有利于冲击。

    王德发主家专门加工的钢丝绳让那些开凿卤水井的大工匠又惊又喜,他们都

    是多年的工匠了,都有过开凿的经历,所以非常明白钢丝绳对打井的帮助。

    一个凿井大工匠好奇地问到:“王主家,这钢丝绳是如何做到又坚实又柔韧?!”

    王德发主家说:“淬火好一些就可以了……”

    那个凿井大工匠当时抚摸着转动自如的直径有十米的立轴式大绞盘车感叹地说:“我等若是早有这样的利器,就是千丈之深也不在话下了……”

    王德发主家笑了,说:“用不到那样深,有生之年吧,百丈深就够用了……”

    很多年以后,王德发主家发现自己当年说的是过头话,那时,他们不得不向着千丈深进军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