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三位“衍圣公”并存

    第一百八十二章 三位“衍圣公”并存 (第2/3页)

功名后,铲除孔门的家贼孔末,以重新振兴孔氏家族。

    后来,孔仁玉赴京赶考,被朝廷授以太学生的职位。

    这时,又有人向朝廷奏报,说曲阜县令孔末并不是孔子的后裔,真正的孔子后裔、四十三代孙孔仁玉就躲藏在其外祖父家中。

    于是,孔仁玉就此机会就向皇上奏明了孔氏家族发生巨变的原由,奉旨诛杀了孔末,并亲任曲阜县主簿。

    长兴三年,有加封为“文宣公”。

    自此,孔氏家族再度兴盛繁荣起来。于是,后世称颂孔仁玉为“中兴祖”,并在他死后,孔府为他建立了一座祠堂,叫做“报本堂”,以纪念他歼灭叛徒,重振祖业的高功重德。

    曲阜的孔氏家族都是孔仁玉的后代。自此,孔姓才有“内孔”与“外孔”之分。孔子后裔为“内孔”,而孔末的后裔就是“外孔”。

    孔末的子孙分布在曲阜的小薛社、张扬社、东忠社、西忠社和西隅社等地,鞑靼人来了后把他们改编为里甲,化为民籍。

    但是,所谓的内孔与外孔是孔氏家族史上纠纷最多的矛盾焦点问题。

    每逢孔氏家族进行修订家谱时,都要对外孔进行批判和讨伐。

    同时,孔末的后人则不承认自己是外孔,而且还不断发生有奴仆跟着孔家也姓孔,同时冒充孔氏家族的人的事情……有一棵大树好乘凉的便宜,人人都要占的。

    这种斗争每个朝代都有,有时甚至出现了对簿公堂和家族血杀的悲剧。

    在大宋的整个时期,战火纷扰,使孔氏家族四处分离。

    当金国占据了中原地区的时候,孔子四十八代孙衍圣公孔端友遂于建炎二年,就是1128年,随康王赵构南渡,定居浙江衢州,四传至孔洙,都先后保留了衍圣公的封号,他们的后代代代相沿袭,子孙繁衍。

    这一分支就被后人称为“孔氏南宗”。

    金国侵入中原地区,建立了伪齐刘豫政权,刘豫于阜昌二年,1131年,封留守在曲阜的孔端友之弟孔端操之子孔藩为衍圣公,由他来主持曲阜孔庙的祭祀仪式。

    这从而使曲阜孔府祭祀先圣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