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董氏家族的决定

    第一百九十六章 董氏家族的决定 (第2/3页)

,原来里面缝了许多箔金。

    董庆就用这些钱补贴家中的开销。

    过了一段时间,董庆赶到临安去见大宋的朝廷,说明事情原委,朝廷给他补了个宜兴尉的官职。

    一家人的生活虽然安定下来,但他心中常常想念远在北方的妇人,只是诸多年没有音信,相信那妇人定是给自己生了儿子,可能在北方不回来了。

    事实果然如此,那个妇人真生了个儿子,于是就在馆陶定居下来,她一边经营面粉,一边对儿子严加管教,请来名师教育儿子。

    后来,儿子在金朝开科取士时,金榜高中,娶妻娶妾,把董家在北方的这一枝开花结果,壮大起来。

    传到董方这一代,馆陶地区的董家已经成了世族大家,许多董家成员都做上了一方的地方官……本来无论是大宋或是金朝,世族大家一般都不许在自己家族所在地做官,但是,鞑靼人来了后,一切都不同了,谁先投靠他们,他们就让谁当官,没有其它的要求!

    董家的人当然马上就投靠了,所以,董方也顺理成章成为了当地的主管官员,专门对一个鞑靼贵族负责……鞑靼强盗集团现在还远远没有完成官员体系正规化的建设,特别是地方官员,基本上还是原始化状态。

    鞑靼强盗集团的大头目忽必烈还正在研究接受平章阿合马的建议,向一些世家大族出售地方官员的职位,这样的利于积聚军费。

    对于平民百姓,他们可以反复盘剥,对于地方豪强,他们毕竟还要注意手法和力度。

    这个建议现在遭到了汉法派的竭力反对,这倒不是因为是理财派提出的办法,而是,这根本就是一种政治上的极大倒退!

    谁有钱谁就当官,然后当官再捞回来……那么那些苦读经书,满腹治国之策的精英们,比如自己这些汉臣们,将要何去何从?!

    如此以往,国将不国!

    所以,这个办法现在还没有大面积推开……只是在一些地方上开始试点推行,特别是远离重要城市的地方已经半公开化了。

    董家家族就利用这个机会得到了馆陶地区的地方官职位,他们推出了本家族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