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4章 提上日程

    第1134章 提上日程 (第2/3页)

跟我想到一块去了?”

    杨仪微微笑着,站出来说道:“区区在下。”

    杨仪是襄阳人,先在关羽手下谋生,关羽推荐杨仪进川,杨仪发觉刘备对荆州人有特别的排斥,便辞官回乡,在黄顺的夏吟坊里做了一名小账房。直到刘备死,诸葛亮重新出山,杨仪这才重新入川为官。诸葛亮再次隐退时,杨仪也想过退出朝廷,是诸葛亮挽留了他,并提示他隐忍,不要意气用事。所以杨仪才能一直在朝为官。

    杨仪官居成都多年,对江州官员盘根错节的关系非常了解。同时,杨仪在夏吟坊待过,对黄顺的政策也颇为了解。这两下里一比较,就让杨仪想到了启用西川寒门对抗江州集团的主意。

    这次杨仪来找诸葛亮,就是专门为献策而来。诸葛亮本来就从黄顺处听说过科举的完整的策划,现在又听杨仪如此说,马上就想到,这是主持科举事务难得的合适人选。而负责此事的人,却非黄顺莫属。只有黄顺操持此事,才能绕开朝廷那些阻碍和节点。而且正如黄顺所说,科举的结果,如果朝廷不承认,那就权当夏吟坊的选拔人才考试。夏吟坊予以承认,也是一样。这事只要操办起来,早晚能够赢得朝廷的认同。

    本来诸葛亮是想着缓一缓,暂缓最大的理由就是没有人主持。现在主持的人选也有了,诸葛亮也不想再拖,所以就第一时间想到把黄顺叫过来,让黄顺跟杨仪见见面。

    别看杨仪出身襄阳,而且还在夏吟坊做过,黄顺跟杨仪却是第一次见面。黄顺听诸葛亮简单介绍完,就激动的上前拉着杨仪的手,说道:“太好了!你多年观察,能够想出如此突出重围之计,想必已经有了实施之策。不妨就在这里阐述一下。有什么困难提出来,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

    杨仪说道:“首先是参与考试的人的数量问题。第一次组织这样的大型考试,如果参与人太少,效果不好不说,还让那些看热闹的看笑话。要组织起大量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