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5章 大计出笼

    第1135章 大计出笼 (第3/3页)

万两。即使财力雄厚如黄氏,也架不住战争的消耗。

    对这些最终能不能实现的构想还两说的讨论,持续的时间之长远超黄顺的想象。最后,他们达成了一致意见:黄顺简直就是一位天才!天生就是当皇帝的料。不当皇帝,不为丞相实在可惜了。

    他们完全同意黄顺提出的,并经他们不断完善的框架,甚至想着在科举走上正轨后,就马上着手实施。

    他们的想法,把黄顺吓了一跳。黄顺连忙表示,这个不急,等我们能够掌控天下局势后,再谈论这些不迟。

    董允却有不同想法,他认为不能等到天下再次统一后,再按部就班的执行这一套。还不如在打天下的过程中,就付诸实施。这样,对争取那些尚在负隅顽抗的家族,也是一种诱惑。投降了,就可以进入长老院,世世代代享受长老院的权力。如果不投降,那就是族灭的下场。

    在实力悬殊的条件下,只要稍有理智的人,都会做出明智的选择。黄顺心中一动,他想到了孙权,如果江东局势面临最终的摊牌,他完全可以与孙权谈一次,以孙氏进入长老院为条件,换取孙权交出江东的大权。

    这样一来,在不久的将来,不但江东即将面临大变局,就是西川,也要引发一场内政革命。

    江东那边,黄顺从一开始就开始布局,条件水到渠成,已然成熟。而成都,黄顺时日尚浅,完全没有把握。

    对黄顺的担心,无论是诸葛亮,还是蒋琬、董允、杨仪,都纷纷表示这不用担心。此时正是推行此大计的最好时机。关键人物在刘禅。

    刘禅从来不认为自己能够称职的当好一个皇帝,如果能够让他当一个甩手掌柜般的皇帝,他巴不得呢。

    如果过了这一村,刘禅有了其他想法,那时就要麻烦多了。道义上的压力,首先就是在座几个人所不能承受的。

    只要刘禅那关过去,剩下的,就好办多了。实在有顽固不化的,也只有采取雷霆手段,暴力去除阻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