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三人的心思(下)

    第410章 三人的心思(下) (第2/3页)

真不重视“谋”吗?刘备闯荡江湖多年,打过几场得意的胜仗,都是靠着刘备的谋略取胜。能在战场之上运用谋略的人,会不重视谋的作用吗?

    想到这里,似乎一层窗棱纸被捅破了,黄顺仿佛一下看清了一个真实的刘备,或者说,是刘备的另一面:过于自负!

    刘备的自负,当然不是在武力方面。在刘备的眼里,武功再厉害,也不过是供自己驱使的下人。能够驱使这些能人,打胜仗、攻城略地,那才是真正的本事。

    而刘备,显然认为,自己有这个本事。

    所以,从刚出道,近乎白手起家起,刘备从未想过在别人麾下,在别人的指挥下,战场杀敌。刘备自始至终,都是牢牢掌握着自己的命运:哪怕战败,也要自己指挥,自己做主。

    看看刘备先后投靠了多少人,各自在那里又待了多长时间。便会知道,刘备从来不是一个甘居人下的人。这么多年的挫折,都没有打消刘备的这个初衷,可知这个念头,在刘备心里,是多么的根深蒂固。

    在荆州,六姓的强势,使得在荆州之战的前期谋划和排兵布阵上,刘备没有多少言权。现在看来,万幸如此,否则刘备早就被曹操消灭了。

    或者说,六姓的那几位老骨头,早就看出了刘备的弱点。而六姓中,不乏诸葛亮、庞统这样的小辈战略大师。六姓相信,有六姓参与辅佐刘备,刘备才能真正的羽翼丰满。

    理想点想,这确实没错。但刘备如此自负的人,他能用好诸葛亮,用好庞统吗?

    想到这,黄顺不禁偷眼看了几眼诸葛亮。

    或许,诸葛亮和庞统在荆州之战中的突出表现,让刘备看到一个天下级别的军师的作用,让刘备改变一直以来的用人观,重用诸葛亮和庞统,确实大有可能。

    但在黄顺这里,就又不同。黄顺没有强的谋略,更没有归附他刘备。黄顺的崛起,几乎就是异军突起,短短几年,便让夏吟坊的大名,变得天下皆知。

    六姓中,除去前期投奔刘备的,剩下的,全被黄顺一锅端,都收罗在夏吟坊里。整个荆州十姓,都以出了一个夏吟坊而自豪。

    这在自负的刘备那里,肯定就是一根眼中刺:堂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