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一章 批评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三一一章 批评 (第1/3页)

    华夏文化,在经过民国时期的白话文运动之后,已经尽数抛去了拗口晦涩的文言文行文方式,完全由更口语化的白话文所取代。

    待到大夏建国之后,更是简化字体,增加拼音切口,进一步使得文字更加通俗化,这样做的好处是,减少了教育的培养难度,使得文化更易于推广,但也有坏处。

    少了古文的熏陶与文言文的基础,学生们的诵读水准与文字能力相比前人就差了很多。

    在这种现代教育体制下的学生,与华夏传统文化便有了天然的割裂。

    早期的学生观看古书尚无难度,但经过两代人之后,如今的学生阅读能力愈发的减弱,别说看有关文言文的作品,就连古白话文他们都看不明白。

    这种古文基础的消逝,使得与之相关的诗词渐行式微,虽然如今国家也时不时的组织诗词大会,但几十年来,却没有几首真正的诗词能达到古人的高度,尤其是古诗词。

    到了现在,别说是古诗词少有名篇,就连现代诗也很少会有直击心灵的作品产生,就像有人说的那样,浮躁而功利的社会,已经成了诗歌的荒漠。

    快节奏的生活,已经使得人们很难静下心来创作或者欣赏那些优美的东西,只有快节奏的作品才适合大多数人群。所以武侠兴起,电影电视热播,快餐文化开始兴起,传统的节奏有点慢的文学变得越来越少有人问津。

    而在这种情况下,雷雨却在郭大路的武侠里发现了原创的古诗词,而且语句精炼,自然古朴,颇有唐朝诗歌的特征,这不由得雷雨不惊讶。

    “这郭大路在古诗词上造诣不浅啊!”

    所谓窥一斑而见全豹,虽然只是在书里看到了几段零散的句子,并没有见到全诗风貌,但已经使人足够想象出原诗有多么的惊艳。

    雷雨赞叹了好半天,方才沉下心来继续观看。

    金庸的书有一个特点,全都是开篇平平淡淡没有出奇之处,但随着故事情节的进展,精彩处便渐渐的显露出来。犹如铁壶烧水,初始毫无变化,渐渐火热水响,泡沫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