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四章 三度赴港

    第二七四章 三度赴港 (第2/3页)

数工建来说,只要不涉及特别大的产业升级,二期往往要比一期工程相对来得简单些。就拿蛇口这个工厂来说,仅仅就是一些重复建设而已,因为各方面的关系都已理顺,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在一期时候碰过,因此哪怕二期工程的工程量要比一期更大,李华勇也有信心在自己不在场的情况下,把这里的活给干好。

    和林应彪告辞后,李华勇和老陆又到南山和福田的两个工地转转。南山那边同样没什么好说,像这样的生活区建设同样属于细水长流的生意,倒是福田那栋十九层办公大楼,经过将近一年半时间的施工后,目前这栋大楼的主体结构已经封顶,进入装修阶段。李华勇站在大楼外估算一下进度,按照目前的进程,如果不出其他意外的话,那么最晚在春节之前,这栋办公楼就能交付使用。

    想到这李华勇心里得意,毕竟从某种角度说,这栋十九层的办公楼算是李华勇穿越之后,独立完成的第一个有点样子的项目了。

    “怎么样泉叔,我这栋楼盖得还可以吧?”

    老陆倒是对这栋大楼本身没有兴趣,只是在这之前的南山,李华勇告诉他自己在那拥有将近20亩的土地,就是用这个工程换来的,他对这种模式感兴趣。

    “小李,你之前还忽悠我说我在南江的那个工程,将会是国内的第一个BT模式项目,现在看来明显不是嘛,你做的这个项目,不也有点BT模式的意思么?”

    李华勇一想可不是吗?自己之前还真没意识到,自己干的这个工程,你也算是一种变相的BT模式呀。

    甚至从某种角度说,自己这个工程的做法,其实还更接近后世BT模式的真谛。毕竟南江这个项目主要是用那个大理石矿作为担保,而后世大多数BT项目呢,其运转模式倒是和自己这个项目更像:我帮你做一个工程,你用一块土地作为交换。

    现在应该就能理解为什么说BT项目的利润其实非常丰厚了吧?这其实就和炒“原始股”没什么两样啊。更重要的是,李华勇一直认为这种做法没什么不对,就像自己当初的华建九局谈这个项目的时候,当自己提出用一块土地抵工程款,华建九局从蔡老头开始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这种做法自己是吃亏的,吃亏到让他们觉得不好意思的地步,为此他们还主动提出增加给予自己的土地面积。

    在这其中自己有行贿受贿或者威逼利诱吗?有坑蒙拐骗吗?嗯,前者当然是没有,后者也许有那么一点点。可即便就算是后者,那应该也不算是违法吗?你总不可能等这块土地涨价之后再来说三道四,说这笔交易不合理云云。李华勇认为这就是明显的马后炮了。

    而后世那些砖家叫兽们对BT模式的指责,其实大多都是马后炮。要知道运作这种模式其实也有风险的。而这其中最大的风险,就是土地增值没有达到预期。

    举个简单例子,一块土地在开发之前,当地房价的市场行情大概是1000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