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携美归家

    234携美归家 (第2/3页)

近两个小时!经过媒体的宣传,让人形象地感受到了飞船的魅力,他作为公司灵魂人物的入镜,更增添了这条新闻的话题度。

    其次是和江海市的关系更进一步,之前因为总部搬迁,加上搬迁后的一系列大动作,虽然有弥补但难说没有裂痕。江海市是国内的门面之一,今后设置航线、吸收人才,推广产品等计划都绕不开这,只要把握好原则,没必要和上层建筑过不去。

    再次就是终于促成了江省领导班子的决定,向有利于公司发展规划的方向倾斜了,江省唯一的一个国家级创新中心项目将正式落户义东。对于一家民营企业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外界可不知道公司背后有外星黑科技做支撑,只能以“开挂了”这样的词来惊叹形容。额,好像说得也没错……

    这一次,他之所以大费周折去推动这件事情,一方面固然是考虑到就近的便利,以及有利于保密等因素,但是最大的原因则是:随着飞船逐步推向市场,市场热情高涨的同时,越发感觉到了自身产能不足的限制。

    在旁人的眼中,他的生产车间,从建设到投产到达产(达到设计最高产能)的速度已经非常快了,经过勘察器优化过的智能车间,每间五艘飞船的产量也足够让人惊艳。但在陈文浩看来,还远远不够,军方已经流露出要大幅增加订单量的意思,来自各大航空公司和物流公司的订单排到了几年后,甚至于连满足公司内部的通勤使用都很紧张。

    除非他能够动用外星科考船上的生产模块,或许能够像在游戏里爆兵一般,隔个几周,大手一挥,园区后山的跑道上就突然停满成百上千艘的飞船成品。然后呢?怎么解释?如何善后?

    实际上,科考飞船上的智脑西姆卡因为和母星失去联系,已经认可了陈文浩的最高权限,如果陈文浩坚持的话,完全可以动用科考船上的资源,但是还有两点需要克服:

    其一就是虽然月球上有丰富的钴、金、钯、钛、钨和铀等矿产资源,但是要打造完整的飞船,这些依然不够,需要从地球上向月球运送大量的物资,仅凭鲲鹏号来回折腾,效率高不到哪去。

    其二就是造好的飞船不具备穿越大气层的能力,如何运回来是个大问题。用科考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