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4章 博弈 3

    第1264章 博弈 3 (第2/3页)

意思。

    “第三点就是我们攻击俄国的最深线,你已经打算将乌克兰、高加索地区从俄国本土分裂出来,那么在北面呢?威逼圣彼得堡,这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是兵临城下呢,还是仅仅在外围形成一个态势?”德皇问道。

    德皇对于这个问题的关注是有原因的,一方面是因为俄国的中心历来都是圣彼得堡和莫斯科。如果你想要向北推进的话,那么阻力会非常大。实际上,在俄国闹革命之前,德国军队在北面的推进十分有限。当然,闹革命后就不一样了......。而另外一方面,普鲁士的收益点在波罗的海沿岸而不是乌克兰,那里是奥匈帝国的战利品。打了半天,总要有收益吧?而讽刺的是,普鲁士的收益,居然要靠巴伐利亚的长剑来获取。

    当然,德皇也想过,要不某一天,把巴伐利亚军团抽调到西线,然后东线换成普鲁士军团。但是这最多也就是想想罢了。原因很简单,先撇去政治问题、调动问题以及两个王国之间由此产生的隔阂,把一切问题最终都还原成军事问题,巴伐利亚军团可以供应起快速穿插所需要的大量汽车。而普鲁士虽然总量很多,但是需要承担的运输压力更大,富余的车辆数量反而不如巴伐利亚。

    就连马肯森在给德皇的信中都提到了,如果没有巴伐利亚军团提供的大量汽车的话,那么东线的围歼战将根本不可能。而实际上,巴伐利亚军团的装备体系同时是由巴伐利亚王国和波西米亚地区一起提供的。作为奥匈帝国最重要的工业区,这里的工业产能同样不可小视。而对于这两个工业区,普鲁士是不能直接插手的。所以,只有巴伐利亚军团在东线才可以打出大规模的穿插和围歼。德皇再没品,也不能把巴伐利亚军团的大量车辆调给普鲁士部队吧?军队是属于国王们的,这是德意志国内的政治正确。巴伐利亚军队可以服从普鲁士总参谋部的命令,但是绝对不包括把自己的装备无偿提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