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统一战线

    第九章 统一战线 (第2/3页)

不能达成自己的愿望时,转头就彻底的将四书五经丢在了脑后了。

    “哈哈,好,好,分的好。利益均沾不吃独食,这才是为人处世和泰安平的真本事。”当着陈聪的亲面,高鹏起大声赞叹起自己的外甥来。话语中很有真诚,陈聪自己也觉得‘利益均沾,不吃独食’这八个字大好,如高鹏起所说的那样,是为人处世保家安宁的真本事。

    陈家以骨瓷、抽水马桶笼络整个鲁山县的豪强、士绅,等过段时候甚至能小范围的扩散骨瓷的配方,牢牢地将整个鲁山县的士绅豪强力量变成自己的盟友,那土门陈氏一门在鲁山就真的根深蒂固了。这连带着高家也大能受益。

    更何况陈家的根本利益根本不是产量有限的骨瓷,而是盐铁。在这条路上,高家是关键点,鲁阳关这个口是鲁山县往南的要道。高鹏起在鲁阳关巡检的位置上坐了十好几年,南面的路线打理的很是得力,地方豪强、巡检衙役、甚至南阳镇驻守地方的汛哨,以高鹏起的官位和能量当然不能彻底摆平,却可以牵头搭线。陈家的铁料很多都是由南阳府的地头蛇们拿了去,转手卖到了湖北的郧阳了。

    后者可是明清之际的大火药桶。

    从元朝时候这里就有流民定居,因为郧阳府地势险要,官府恐怕流民聚众闹事,难以辖制,蒙元时期就将这一带作为封禁区,是不许百姓迁入的。明朝建国初,朱元璋延续元制,对荆襄地区仍实行封禁政策,还派遣卫国公邓愈率兵到房县清剿,“空其地,禁流民不得入”。但到了朱明中叶时候,郧阳已经是当时最大的一个流民聚集区了,破产的农民如潮水般地四面八方涌进,流民人数高达一百五十多万。朱明却一个劲的驱散百姓,想将郧阳重新清空,官民矛盾最终引爆了震动一时的荆襄流民举事。

    五年之间前后两次大举义,震动了整个朱明。当朝唯恐坚持前策让郧阳的流民继续暴动,就捏着鼻子设立了郧阳府。这个制度一直持续到眼下时候,郧阳六县至今不变。

    但就像朱明中叶时候一般,眼下的乾隆朝也不是真正的太平盛世,每年都有大量破产的百姓变成一无所有的流民,郧阳府作为山高林茂之地,历来是流民的喜爱之所,到今天里头的流民没有百八十万,也不会少于三五十万了。

    在历史的原来轨迹上。嘉庆元年爆发的川楚白莲教大起义的一个爆燃点就是郧阳流民。眼下郧阳流民的时局还没困顿到起来造反的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