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大手笔的首辅

    第一百二十七章:大手笔的首辅 (第2/3页)

    所以尽管窝火,但是皇帝还是忍住了。

    “陛下,臣以为,元辅之意,是想借此机会正位国本,以定朝臣之心!”

    反倒是接到消息时间比较长的沈一贯,更加镇定,微微沉吟说道。

    其实他在从张府出来的时候,心中也是震惊的很,没想到这位看起来老好人的张位,竟然这么豁的出去!

    按照道理来说,大明朝的传统,一旦有大规模的朝臣弹劾事件出现的话,无论这个人是不是有罪,第一时间一定是上表请罪,并请求致仕,官越高越要如此,以此来自证清白!

    而按照惯常的套路,如果皇帝不想让这个人离开的话,就会言辞坚决的拒绝这个人的请罪奏疏,并且下旨向朝臣宣布,这是个忠臣!

    要是皇帝也不喜欢这个人的话,那就简单了,留中不发或是任由朝堂舆论造势,这个世界上从不缺少聪明人,最后这个臣子的结果必然是灰溜溜的致仕。

    到了首辅的这个位置,这个过程更是复杂,最少三辞三留是免不了的,在郑承恩上疏的同时,张位也就按照惯例递了辞呈,跑回家养病去了,而皇帝也很尽职,虽然任由朝廷舆论发展,但是还是让沈一贯代表他前去探望,并且殷切挽留。

    只是这种态度,却是已经很明显的,如果张位不想晚节不保的话,就应该继续再上奏疏,请求致仕!

    但是谁又能想得到,沈一贯这回回来,带回的不是请罪奏疏,而是另一桩麻烦事儿!

    简单来说,张位就最近皇帝刚刚下的旨意发表了意见,表明皇长子位份既定,虽羸弱不能行大典,然一应规制应依照太子培养,然后又从古到今扯了一大通封国制度,言及古之封国,藩王掌一国权柄,故而能力出众,太祖皇帝高瞻远瞩,亦寻照此例,我朝严束宗室,然皇长子不同于一般藩王,若不知民生政德,如何能当太子大位?

    长长的奏疏写了各种理由,总结下来只有一点,请以太祖之时藩王之礼赐皇长子,待成年之后再行收回!并予亲王之位!

    简单来说,就是说将朱常洛封到南直隶不是不行,但是皇长子不同于其他藩王,皇帝你不是要培养他的能力吗?那干脆就将封地划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