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京中有旨

    第二百一十八章:京中有旨 (第2/3页)

立他为太子,毕竟储位不可空悬,这是朝廷众臣的共识。

    历史上有无数教训,让朝臣们心有余悸,最有名的莫过于秦之教训,始皇一代人杰,活着的时候震慑天下宵小,四海升平,但是其猝死之后因未有太子,被赵高之流篡改遗命,以至于秦二世而亡,对于文官集团来说,太子是一国之本,只有确定了太子的人选,国家的未来才有保障!

    而一个宗法制当中的第一顺序继承人,却迟迟得不到储君的名分,显然也是朝臣所无法容忍的!

    现在皇帝尚且能够用皇长子年幼来搪塞,但是等到他真的成年之后,却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再继续拖下去的……

    而这一整套的流程当中,实际上掌握在皇帝手中的,就只有出阁进学而已,只要出阁,后面的程序文官们会贴心的替皇帝办好,封王不封王不重要,在传统的观念当中,只要读圣人诗书明礼,就可以被视为成年了,这也是朱翊钧一直拖着朱常洛,不让他出宫的原因所在。

    因为他一旦出宫,后面的事情就不在他控制范围之内了,顺着时间的推移,朱常洛会一步步的距离东宫储位越来越近!

    而且对于朱常洛来说,南京六部的主官大部分空缺,所以他其实面临着压根没有老师的尴尬境地,朝廷准许他从六部当中自择良师也就意味着,他可以有机会名正言顺的接触到南京六部的实际掌权者。

    要知道,南京六部虽然没有六部那么大的权力,但毕竟是中央直属部门,在南直隶这一亩三分地上,它的权威不下于朝廷六部。

    “殿下客气了,反正老夫在金陵城闲着也是闲着,倒不如出来活动一番!”

    黄凤翔爽朗的笑了一声,开口答道。

    这话倒是没说错,他年纪大了,加上南京礼部的事情本来就少,每天都闲得很。

    不过朱常洛却是不敢怠慢,虽然黄凤翔只是南京礼部尚书,但是级别上也算是九卿之一,按理来说,这种传旨的活计,派个礼部的主事来就行了,但是这位尚书大人亲至,显然是给他面子。

    “本王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