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七章 时来运转

    第一一七章 时来运转 (第2/3页)

的名气,也许是唐主编策划的一系列炒作活动的成功,《光辉》在大陆上市后没多久,就呈现出一片红火景象,许多书店竟然出现了断货的情况,好在出版社根据形势及时加印了一倍,才补上了书源。根据老唐的估计,《光辉》最后的销量将是之前《黑科技时代》的两倍,甚至有可能更多。

    对于各地书市红红火火的气象,杨凡心中高兴之余,也略微有些哭笑不得。之前他对繁体版的销售充满了信心,但那个其实不算太差的结果却令他失望之极,而现在,他对这本书已经不抱什么幻想了,结果却是意想不到的好。这么巨大的反差,杨凡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同样的小说,如果是在国内国外有这么大的差异,杨凡并不感到奇怪,毕竟东西方思想文化上的差别比较大,可现在,双方都是同样的中国人,有着共同的语言的文化背景,显示出这么大的不同,看来只能归功于炒作的威力了。之前,在唐主编有心的推动下,少年作家通灵者的名字几乎传遍了整个大陆,而他悬赏百万、借债千万来救一个同学,这种难得的猛料更是被传得家喻户晓,从《黑科技时代》在曹琳芳得病前后的销售情况就可以看出,这种宣传的作用确实是巨大的。

    而最近,唐主编又策划了一次“网络小说向正统文学挑战”的宣传活动,引发了众多评论者的唇枪舌剑,虽然最后还是正统文学的支持者占了上风,但无疑,通灵者的名头和他那本尚未在大陆出版的《光辉》已经具有相当的知名度了。

    对这种看起来很无聊的炒作,杨凡本是很不屑的,但现在看来,显然是这种炒作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心,从而也带动了小说的热销,甚至,连带着这段时间的流量都在飞速的增长着。而且,不仅是大陆,在台湾地区,《光辉》的销量本来并不理想,但大陆热销的新闻传到台湾后,竟然也稍稍带动了台湾书市,虽然仍不能与大陆的畅销相比,但至少达到了先前《黑科技时代》的水平。

    有了这样的成果,杨凡本来对唐主编的一点微词,也立刻烟消云散了。这种热销给他带来的高收入倒还在其次,杨凡对于他在书中苦心宣扬的人性光辉被更多的人所看到,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心中的快慰实在是难以用言语来形容。

    当然,杨凡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在这段时间里,南京红十字会一次又一次的收到了来自同一个地方的匿名捐款,五万、三万、七万……一笔又一笔的钱汇进了红十字会的帐户,而这么两三次之后,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再也坐不住了,立刻把这事单独报了上去,然后红十字会出面,登报感谢并寻找这位热心的富人。当然,当事人杨凡虽然见到了新闻,却只是一笑置之了,要是他会出面承认的话,当初就不用匿名捐献了。

    对《光辉》的热卖和杨凡一笔又一笔的进帐,杨辰看得是眼热无比。在杨凡又一次乐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