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左慈来到】

    第410章 【左慈来到】 (第2/3页)



    王全在天柱山转悠了三四个月,将魏延交给他的盘缠几乎花光了,都没有探寻到左慈修道所居的洞府,正待王全万念俱灰,准备返回禀告主公之时,他遇到了左慈新收的弟子葛玄。

    葛玄在道教的发展史上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是葛洪的从祖父,在道教里被尊为葛仙翁,又称太极仙翁,在部分道教流派中与张道陵、许逊、萨守坚共为四大天师。

    葛玄原本是琅琊人,后迁丹阳句容,高祖葛庐为汉骠骑大将军,封下邳侯,他祖父葛祖矩曾为黄门侍郎,他父亲葛德儒历大鸿胪登尚书,素奉道法,所以葛玄出身宦族名门,自幼好学,博览五经,十五六岁名震江左,性喜老、庄之说,不愿仕进,后入天台赤城山修炼,遇左元放得受《白虎七变经》《太清九鼎金液丹经》《三元真一妙经》等,后遨游山川,正好遇到王全,知道魏延派王全来的意图,意图重兴道教,葛玄便欣喜若狂地带着王全前去拜见葛玄。

    王全拜见了左慈,此时的左慈已经入山修炼十载,虽然年龄已经有三十五六岁,看起来却只有二十出头,王全见了,心里一头雾水,将信将疑地不肯把魏延的书信呈递出来。

    左慈披着一身青色道袍,一脸云淡风轻,朗声一笑。

    王全迷惑于左慈的笑容时,却发现自己兜里的书信已经落在左慈手里。

    左慈展开书信,仔细一看,原来魏延诚心诚意,愿意请左慈出山重兴道教。

    自从张道陵创立道教以来,道教在中土的发展一直很顺利,毕竟这个国家的民众还是很需要宗教崇拜,儒教是政治信仰取代不了宗教信仰,佛教从天竺胡人出舶来被大部分汉人不齿发展缓慢,道教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偏偏在这时出现了一个人物张角,本来他好好地发展太平道,不要像后世那些邪-教头目洪秀全之流一样得到一本经书就想造反,道教在他手里还能得到更大的发展,可惜张角那厮不但年老体弱,而且志大才疏,野心勃勃,只把道教当成一个拉拢叛兵的工具,因为他的叛乱,致使好好的太平道被朝廷打垮,只剩下张鲁的五斗米道,道教遂陷入低谷。

    历史上,曹操基于太平道的危险,看不到华夏本土宗教对国家的长远好处,便抑制道教发展,左慈因此不满,只得恃才放旷,戏耍曹操。

    左慈之所以遁入空山专心修道,跟道教在这个时期发展的低潮大有关联,作为一个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理想的四有道士,左慈实际上无时无刻不在思考该如何才能重兴道教。

    魏延的书信正中左慈的下怀。

    修道十年有些心得的左慈再也无法静下心去修炼了。

    他收拾行李,准备带着葛玄,去投奔魏延。

    王全却拿出魏延的第二封书信,交给左慈。

    书信中请左慈先去拜访其他各路诸侯,最后再去义阳

    左慈十分不解魏延为什么要他这样做,但见魏延书信里措辞十分果断,只得依从。

    左慈离开天柱山,往西直行,路上经过了荆州。

    荆州牧刘表抛开汉室宗亲的身份,其实是通晓易学的大儒,他信奉孔子的“子不语鬼怪乱力神”,见到左慈后,以为左慈装神弄鬼,又想起当年的张角,便毫不犹豫地认为左慈是个惑乱人心的妖道,打算将他抓住杀掉。

    左慈却不慌不忙地说道:“我有些微薄的礼物想犒劳你的军队。”

    刘表说:“你这个道士孤身一人,我的人马这么多,你能犒劳得过来吗?”

    左慈又重说了一遍,刘表就派人去看是什么礼物,见只有一斗酒和一小扎肉干,但十个人抬也没抬动。

    左慈就自己把干肉拿来,把肉一片片削落在地上,请一百个人拿酒和干肉分发给士兵。每个士兵三杯酒一片肉干。肉干吃起来和平常的味道一样,一万多士兵都吃饱喝足,但酒器中的酒一点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