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史诗之战(3)

    第281章史诗之战(3) (第2/3页)

蕃军卒虽然在城楼上发现了唐军行进的踪迹,但实际上唐军距离三角城还有很长的距离,远在十数里之外。

    按照张瑄的军令安排,鄯城卫张同所属的这万余人马抵达三角城东侧就地扎营,对三角城形成震慑之势,然后就地待命,等张瑄主力部队赶来汇合。

    张瑄的本意是以张同军马为诱饵,将嘉措所部的主力全部吸引到三角城来,然后围而歼之。他之所以留在非川戍堡休整一日,无非就是给嘉措部留出调兵遣将增援三角城的时间来。

    张瑄心里明白,三角城的吐蕃守军不过数千人,断然不敢轻易出城与张同的万余兵马作战,只能会固守待援。

    之所以选择在三角城这个地方与嘉措部进行决战,是因为此城狭小,很难坚守。

    与大唐的巍峨高大城池相比,吐蕃境内的城池多为简陋的小城、矮城,没有一丝的可比性。三角城又是吐蕃城池中较小的一座,呈长方形,用高原砾石叠砌而成,两端宽约千米,长约二三里,城墙高不过七八米。

    这样的小城本身的“防守性能”极差,若是大唐大军猛攻,吐蕃军卒再彪悍也很难守住。

    ……

    ……

    张同是鄯州刺史兼兵马都指挥使,是赤岭以东大唐两州一城的唐军统帅,四品官阶,是李亨张良娣的娘家人,也算是张良娣的堂兄之一。

    张同接到张瑄军令之后,就迅速向三角城方向行军,冒雪行进一个昼夜,终于抵达三角城以东的苦泉。按照军令,他本该率军就地扎营等待主力到来,但看到不远处的三角城是如此一座弹丸小城,而城中不过区区数千吐蕃守军,张同的心思就有些活动。

    他本在河珧一线驻防,因为李光弼率军入河珧,建立河珧都督府并开发吐谷浑故地,他的军马就被张瑄调至鄯州。

    陇朔大军接连大胜吐蕃,很多将佐因功升迁封妻荫子,就连张同一向看不起的李光弼都被朝廷封了侯爵,成为陇朔大军中仅次于张瑄和封冲的第三实权派,与郭子仪平起平坐∨同看得眼热,急切也想与吐蕃一战,获取战功。

    张同跨在马上眺望着不远处的三角城,目光闪烁。

    从他这个方向和距离看过去,三角城根本就像是一座城池,而更像是微型的堡垒要塞。他眉梢一挑,心里暗暗道:张瑄为什么要让老子原地待命?如此一座小城,弹丸之地,老子这一万人举手间就拿下了,还等什么?

    等大军赶至,恐怕吐蕃人早就闻风丧胆不战而逃了。

    张同盘算了一下,如此一座小城,他的一万兵马包抄过去攻城的话,很容易就拿下来。不若趁势攻击,拿下这座小城,捞下这首战告捷的军功再说!

    到了那个时候,也让张瑄和郭子仪的灵州卫看看,鄯州卫军也不是吃素的。

    张同越想越是心动,在他看来,眼前这座吐蕃小城简直就是上天赐给他的无上军功和荣耀,举手之劳就能得到。

    一念及此,他猛然大喝传令道,“传本官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