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首开先河

    第一百三十九章 首开先河 (第2/3页)

    不用问,他很难不把自己的好运气和自己的亲生骨肉联系在一起。

    对这个刚出生的小女儿真是爱到了极致。

    至于这个洪家新添的这个小孙女,则如同她的两个堂兄洪钧、洪镒一样,被他们的祖父洪禄承赐名为洪铢。

    这个姓名仍旧是取自我国古代重量单位来排序,以体现洪家童叟无欺,绝不缺斤短两的商业道德,来作为象征意义的。

    或许一个孩子的降生确实是一个家族兴旺的最佳证据。

    又或是这个名字起得真不错,足以证明洪家祖辈的德行。

    所以自打洪家再次添丁进口之后,整个家里家外,事事都变得愈加如意顺心。

    洪许两家的关系实打实的缓和了,洪家和水家的关系处得也不错。

    又赶上社会大范围调资,洪家只要是上班的人谁也没落下,工资全都增加了一级。

    还有洪钧,这么淘气的孩子,学习居然也能拔尖。

    期末考试居然全是百分,毫无疑问的年纪第一。

    这小子拿着成绩单笑得眼睛都快找不着了。

    不用说,这次他从洪衍武兜里掏出来的奖金可是“金票大大的”啊。

    总之,家庭和睦,父慈子孝,子女事业有成,孙辈学业颇佳,洪家绝对是这几条胡同最让人羡慕的人家了。

    “五好家庭”都不足以评述这种圆满与和美。

    但这还只是表面上的事儿呢,因为谁也不知道洪衍武背地里买房置产的事儿。

    说起来这事儿还真有点难度。

    因为这年头的私房买卖刚恢复,需要买卖的人都还不知道政策呢。

    相关的服务部门就更谈不上了。

    既没有官方的服务站,又没有中介机构,这信息来源就是一道天然的门槛儿,一般人根本迈不过去。

    所以说,去哪儿打听谁有房想卖呢?

    嘿,别人没辙,可洪衍武有辙。

    别忘了,他邻居可是边大妈啊。

    正所谓耳濡目染,他这十几年是在这位居委会老太太身边长大的,听唠叨也知道居委会有多么的神通广大了。

    据他了解,要想知道一条胡同的详细情况,居委会比街道和派出所都管用。

    这两个部门想开展什么工作,谁也离不开居委会的配合。

    最基层的单位嘛,又时时刻刻处于人民中间。

    谁家刚吵过架,谁家婆媳关系不好,谁家几门亲戚就没有不知道的。

    毫不夸张的说,这是咱们国家最管用,最可靠的民间信息调查来源。

    办事态度也认真,比什么“东厂”、“锦衣卫”效率高多了。

    可就是有一样,居然从来没人重视过这一点。

    也没人想到要把居委会大妈掌握的信息,在商业领域加以运用。

    其实这帮老太太都挺好打交道的。

    普遍来说,你只要能让她们产生信任,过了她们“政审”这关。

    嘴再跟得上,多说点好听的,她们就可热心,愿意帮你的忙了。

    如果再给点儿小恩小惠呢,那更了不得了,简直对你比亲儿子还亲。

    所以具有远见卓识的洪衍武首开了这个先河,一下子就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七月初的时候,他穿的人五人六的,手里拿着房管部门的政策条文。

    先后跑到“前海”、“后海”和南锣鼓巷这几个重点地区溜达了几趟。

    假借替朋友找房的名义,也就试着跟六七位“居委会大妈”搭顾了一下,然后给人家留了电话。

    没想到这一月之内,就有一半回了信儿,最后还成交了两套房。

    第一套是“什刹海”不那么正规的小院,才二百五十多平米,六间房。

    应该是过去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