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老宅

    第一百九十四章 老宅 (第2/3页)

“中路”,分居两侧的院落则根据方向分布,而称为“某路”跨院。

    如以洪家老宅为例。

    由于煤市街是南北朝向的大街,他们家在街西边。

    且因为经过几代人扩建,把中路院落逐渐完善到了有大门,有影壁,有外院,有二门,有内院,三进院,再加一个后院的规模。

    他们家的老宅便可以称之为“坐西朝东的四进四合院”了。

    当然,这种朝向正房的方位也是坐西朝东,肯定比坐北朝南的正统院落要次一等。老话怎么说的?“有钱不住东南房,东不暖来夏不凉嘛”。

    可洪家后来又用逐渐加盖的几个北路跨院弥补了这种不足。

    虽然未能把周边有的人家并列进来,实现空间应用的最大化,新增部分有些不太齐整,犹如一束散花。

    但毕竟瑕不掩瑜,这些跨院无疑使得整体院落的功能性愈加完善。

    让洪家最终成为了有门房、有账房、有车马房、有挑夫班、有私塾、有客厅、有花厅、有餐厅、有库房、有厨房、有厕所、有园林、有洋楼的“深宅大院”。

    实际上到洪禄承一代,洪家的建筑规模已经堪比王府和皇亲国戚的府邸了,房屋高大,院落重叠,前廊后厦,院园相通,说起来很有点“城南第一家”的意思。

    这也就难怪宅门里能容纳下百十个工人,给每位领导都配上独立的办公室,最终还能匀出两栋楼住着三十多户人家了。

    那么自不必说,这么大的房子那要想都好好瞧瞧,还真得耗费不少的时间。

    其实外院最没什么可说的。

    “门房”换汤不换药的被改成了街道厂的“传达室”。外院儿南北两边各两间厢房被充当了库房,那一排坐东朝西的“倒坐房”其余的房间,原本是洪家的外账房和男仆的住处,则成为了街道厂充当堆积成品货物,打包装的“出货处”。

    这些地方,洪禄承带着大家只是推开了房门走马观花地瞅过两眼便算了。

    真正让洪禄承长期驻足的,是绕过洪家的影壁,进入垂花门之后。

    这垂花门可不是普通的门,必须建在四合院的中轴线上。

    旧时称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二门”就指的是这个垂花门。它的功用实际是用来区别内宅与外宅的关键之门。

    垂花门在形制上多为一殿一卷式,即由一个尖形顶与一个卷棚组合而成。它的门扇则一般是四扇门,上贴斗方。

    除红白喜事、贵客光临等大事外,这四扇门平日是不开的,充当了内宅影壁的作用,家人出入都走侧面。

    所以也正是从进入这道门之后起,从抄手游廊步入最宽阔的内院之后。洪禄承和王蕴琳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