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难缠的卫家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17章 难缠的卫家 (第1/3页)

    根据记载,我国传统的婚聘礼仪,最典型的是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或称纳成、纳币)、请期、亲迎。。nBn。

    礼是西周时就已确定了的,其内容仪注都比较复杂。但当时有所谓礼不下庶人的框框,并未达于民间。至汉代,礼才开始普遍施用,但违礼之举亦不罕见。元始四年(公元4年),立王莽女王氏为皇后,仅有纳采、问名、卜吉及遣使奉迎等程序。东汉以后,社会动荡,婚姻仪式大为简化。

    再说从周时就有了官媒制度,也就是说,如果有女儿的人家到了十七岁还没成亲或者定婚,就要到官家登记,由他们来指定人家,反正是不让人剩家里的。所以一般的人家,会在此之前自主的完成婚姻大事,省得为难政府,当然也是不敢太相信政府的眼光就是了。自己定下了,拿着双方的定婚书到官媒那里登记注册就算是完成了一切古代的合法程序。所以并不是跟电视里说的,两人随便找个庙拜个堂就算是成亲了的。

    这些事才十一岁身躯,纯现代灵魂的小蔡童鞋自然不知道的,在她看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她从小听惯的封建残余思想,是要批判的,当然如果不让她操心着急的情况下给她找个饭则她倒不太介意。

    而卫蔡两家的折腾了半个月,竟然连纳彩都还没有搞定,纳采,也就是男家请人向女家说明缔婚的请求,相当于后世的提亲、说媒。我国传统上盛行包办婚姻,男女没有自主权。到了当婚当嫁的时候,男方家长便请媒人向早已物色好的女方家长提亲,表达想和对方联姻的愿望。

    求亲之事愈演愈烈,每隔几天,卫家派的媒婆又提着大雁隆而重之的来提亲。尽管纳彩是婚聘的第一个步骤,也要携带礼品。先秦时就已经开始有了送大雁的习俗,所以这个仪注也叫奠雁。之所以用雁,是因为雁是候鸟,冬天飞往南方,夏季生活在北方,来去有时。纳采用雁,实际上是告诉女家“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应该像雁那样适时选择其所在。还有其它的纳采礼物,而且具有象征意义,如送羊表示“吉祥”、送鹿表示“福禄”、送胶、漆表示“和谐”,卫家的东西摆出来足有一里地去,这么走街过巷的来往几次,蔡家就被弄得快疯了。

    正常提亲的步骤是先遣媒说合,两家都同意了,再才会双方父母见面,定盟婚约。不同意因为没有明确的表明,成与不成都有余地;当然如果父母早有结亲之意,也会于找一媒,来完成婚姻的手续。这些都全是建立在双方都有意的情况下,毕竟如果被拒婚双方的家庭都没面。由此也知,卫家没经媒而自己冲到蔡家直接求婚已经落了下乘,被婉拒之后,他们其实应该就此罢了,大家保留一份体面就完了,可是他们却不肯,竟然正儿八经的找了一个大嘴巴的媒婆再来撞门。于是卫求蔡女成了吴地一景。

    “卫家想干什么?不是已经把方给了吗?老爷,我都没脸出门了,一出门就被人问,这么下去,琰儿还有谁家敢求?”蔡夫人都快气疯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