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十六节 黄老之道

    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十六节 黄老之道 (第2/3页)

笑道:“你原本是思孟派,忽然转了荀派。那夫子岂不是要吹胡子瞪眼睛了?”

    “岂止是吹胡子瞪眼睛,他把我堵在令尹府两天出不了门呢,差点说我是儒门败类了。”陆贾收起了笑容,娓娓道来。原来,西楚太学之中,儒家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大派,除了墨家,没有任何一个门派可以和儒家相抗衡的,而墨家的领袖人物陈乐是个半吊子墨家,他现在擅长的是墨家中的工,对于墨家的其他学问。他并不擅长,而且墨家学问因为要求过于严苛,现在奉从的人已经很少了。共尉将工派的墨家引入工学院,将侠派的墨家引入军队体系,已经分散了他们的力量,因此在西楚太学,儒家已经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大派。

    儒家之中,又以思孟派为尊,一是西楚太学的祭酒孔鲋是思孟派,西楚令尹陆贾也是思孟派,可谓是两根顶梁柱,这个优势是任何一派都无法抗衡的。与之相对的荀派,因为出了李斯和韩非这两个著名的学生,荀派被儒者斥为法家,基本没有什么传人了,现在西楚太学还信奉荀派学术并且学有所成的,只有一个上蔡人吴巨。

    思孟学派以学问见长,讲述儒家经典,那是他们的强项,一般来说,开坛讲学辩论,思孟派都是当之无愧的大赢家,其他的门派根本不也望其项背。

    “大王,臣给你讲一件事,你就知道思孟学派的实力是如何的大了。”陆贾喝了一口茶,润润嘴唇,接着说道:“八月,济南伏胜来到咸阳,他是研究《尚书》的,年六十余,他曾经做过秦朝博士,名气大,来请教的多,来问诘的也多,可是应付一般的问诘者,伏胜根本不出面,只由他那个才十来岁的小女儿出面。就足以让大多数人铩羽而归了。”

    “有这事?”共尉好奇心大起,他隐隐约约的知道好象有这么一件事,后世的儒生经常拿这个来夸耀的。这个伏胜好象活得很久的,后来汉献帝的伏皇后,就是他的后人。

    “大王回宫问问几位夫人,就一清二楚了。”陆贾笑了笑,脸上有些无奈。“臣见思孟派势力实在太大,几乎已经能左右西楚太学的风气,左思右想之下,决定改而研究荀派的学问。”

    “为什么?”共尉不解。

    “臣以为,如果以研究学问论,思孟派有优势,但是,从国事论,荀派更佳。”陆贾轻声向共尉解释了一番。原来思孟派讲究的是内省,所谓“日三省吾身”,所谓“浩然之气”,他们讲究先从自身的修养做起,一步步的扩大影响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第一步。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孟子,以“富贵不能阴,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为目标,这本来是好事,但是他们过于理想化,缺乏弹性,往往很难推行自己的理想,孟子周游列国一辈子,最后还是落魄而归,他自己还不承认自己有问题,只说是那些君主不识货。孔鲋就是活脱脱的孟子传人,如果不是遇到共尉这样的君主,他早就被人踢到墙角里去啃老米饭了。

    “臣以前也是这么想,可是现在身为令尹,看事的角度有了变化。”陆贾瞥了共尉一眼,顿了顿,又接着说:“思孟派的理想……看起来很美,但是和墨家的兼爱一样,不切实际。而荀派则不然。荀子综合百家,融合儒法道墨,兼有各家之长,于治国颇有助益,只要使用得当,就是个能臣,那个吴巨,臣就十分看好,准备等一段时间调入令尹府,磨炼磨炼。”

    共尉听明白了陆贾的意思,他沉默了片刻,淡淡一笑:“可是……荀子的学生李斯和韩非,那可都是法家的代表啊,秦以法亡,你不怕老夫子鸣鼓而攻之?”

    “他已经攻过我了。”陆贾见共尉并不生气,这才松了一口气,淡淡的笑道:“秦以法亡,那是他们做得太过了。可是,我们为什么不想一想,如果没有法家,秦能扫灭六国吗?”

    “你的意思是,我们还是以法治国?”共尉似笑非笑的看着陆贾。

    “也不尽然。”陆贾摇了摇头:“法家能强国,但是也不是没有问题,他们的酷法成就了秦的强大,同样也毁灭了秦。如果还照这个模式治国,岂有不亡之理。更何况大王提升廷尉为上卿,已经激起了不少人的不满,如果再提以法治国,恐怕会引起更大的反对。所以,我建议大王以黄老治国。”

    “黄老?”共尉目光一闪,看着脸色镇定的陆贾,忽然有些想笑的感觉。汉朝初年,就是以黄老治国,与民休息七十年,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到了汉武帝的时候,才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固然统一了思想,为汉武帝的东征西讨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却让百家争鸣变成了万马齐喑,同时也毁了儒家自身,先是走向经学,然后走向理学,最后又走向心学。以后的事情不说,现在陆贾提出黄老治国,无意之中却又是走向了汉朝的历史轨迹,让共尉不得不感慨,历史的惯性不是一般的大。

    共尉没有轻言反对,他向陆贾讨教黄老学术。陆贾详详细细的向共尉解释了黄老之道的内涵,分析了以黄老治国的好处。共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