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重商主义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三百五十七章 重商主义 (第1/3页)

    石家庄失败之后,日军加快了反击的步伐。

    11月8日,日军的第十军与第十一军,正式在各驻地逐一装船就绪,原本归关东军统辖的日军第四师团,也正式划归到华北派遣军之列,而华北日军则全面收缩战线,以防华北一带的华夏军队反扑。

    连战火横飞的忻口会战,也开始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实力受创的第六师团,则暂时退守河北保定,而第十师团则退出德州,坚守沧州一线。

    与之同时,得到补充后的第十四、第二十师团,也被一起划入日军第十一军序列,与第十五师团,台湾步兵旅团,以及第1后备步兵团等,共同组成杭州湾的登陆兵团,司令官正是朝香宫鸠彦亲王。

    与另一时空相比,第十五师团的情况略有差别,该师团原本是日军的常设师团之一,在大正(天皇)年间被拆减,本该于1938年4月重新组建成军,级别也降了一档,变成了三联队的乙等师团。

    然而,由于某只小蚂蚁的出现,导致华夏的军势更为强盛了几分,所以该师团的成军时间,也提前了半年之久,而且仍然是四联队的常设主力师团,下辖第17、第29旅团,其师团长由朝香宫鸠彦兼任。

    第八、第十八、第一一四师团,以及伪靖安军1旅、伪李春山旅、伪于芷山旅等部队,组成了日军之第十军,司令官是柳川平助中将。

    该军的攻击目标,正是淞沪战场的侧后方——杭州湾金山卫,他们将与吴淞口和浦东的日军,一起夹击华夏的上海守军,争取歼灭华夏在淞沪的所有参战部队,进而为占领整个华夏做准备。

    此时的南京政府却度日如年,淞沪会战也快撑不下去了。

    在30年代的民国,许多常用物资全靠国外进口,仅以钢铁一项为例,在“七七事变”之前,华夏每月要进口十万吨钢铁,不但要用于铁路、战备工事、兵工厂等重大工程,还要用于房屋建筑、道路桥梁,以及百姓日常的洋(铁)钉、洋(铁)铲、洋(铁)碗等等。

    到了中日全面开战之后,英法德美等西方列强,以避免中日战争扩大为名,倡导欧美诸国对中日进行“全面禁运”。

    因此中日两国要想获得钢铁、石油和军火之类的战略物资,就必须花出几倍的代价,但日本帝国主义已完成了工业化,禁运只是略添一些麻烦而已,对于落后的华夏而言,却是一道道致命的绞索。

    到了1937年11月,华夏南京政府的各类战略物资,以及优秀的兵源,都接近枯竭的状态了,表面上淞沪战场,似乎还处于势均力敌的激战中,但是老蒋等人却早知大势已去,也该做大撤退的准备了。

    11月9日上午,蒋介石、白崇禧、蒋百里、陈诚与吴佩孚等重要将领,在南京小营秘密军事基地内,召开南京军委特殊作战会议,商讨如何应对日军再次登陆一事,以及整个淞沪战场的去向问题。

    简而言之,若是要打的话,该是如何一个打法?

    若是要退的话,该如何一个退法?

    若是要撤,该撤到什么位置合适?

    蒋百里先生是老蒋的首席幕僚,兼任着整个华夏抗战的总策划师,因此淞沪战事如何打、如何撤,他是最有发言权,经老蒋综合评述了近四个月来的,淞沪战事的演变之后,就该他出来发言了。

    因为蒋先生日夜谋划操劳,身体其实并不太好,于是略略干咳之后说道,“若上海失守,南京必然不保”。

    “既然上海与南京不保,那么杭州也必然不保,当我们逆长江后退到芜湖、九江、武汉,日军也必然会一路尾随,如此算来,日军想一一占领华夏各地,根本没那多的兵力,所以到打武汉就是极限了”。

    吴佩孚是老蒋新任命的中将参议,而且又是军人出身,最不喜欢叽叽歪歪的文人,干脆站起来反驳道,“方震兄,据吴某人所知,你老,从来都没有独立的领兵作战,而是长期担任参谋之职”。

    “因此,你所说的这些东西,都是你自己想当然吧?你的这些判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